但清军仗着人多势众,依旧坚定不移的扑向荞麦山,清军的火铳手和弓箭手开始不时从攻山器械中闪身出来,向大熙的防御工事发射羽箭和铅弹,试图压制大熙军的火力,靠前的几辆盾车中涌出一队队清军余丁和包衣,挥舞着劣质的武器,嘶吼着朝山上扑去。
但很快他们就遭到了迎头痛击,杨陆凯沿着荞麦山的山势构筑了三道防线,荞麦山顶端本就有明初之时就构建的屯兵营寨,杨陆凯将其加固改造,成为荞麦山防御的中心。
其次是围绕半山腰构筑的壕墙工事,立木栅填入泥土为墙,墙前挖掘深壕,墙后亦挖掘一道藏兵壕,兵马都藏在壕中,可以躲避清军炮火轰击。
荞麦山脚则是一道矮墙工事,环绕山体而建,大熙军的战士可以依托矮墙作战,墙前的山坡挖得坑坑洼洼,布设了不少陷阱,原本平缓的山坡地段也可以挖掘出较大的落差,让这道矮墙前的山坡显得崎岖不堪、难以攀爬。
那些清军余丁便被这崎岖的山坡困住,沉重的盾车不可能再推上这崎岖的山坡,他们只能徒手攀爬,一不小心就落进陷阱之中,陷阱之中布满了用火烤过、坚硬无比的木刺,不少人被木刺扎穿一时未死,还在哀嚎求助着,让攀爬山坡的清军更为心惊胆战。
矮墙后的大熙军战士自然不会眼看着他们攀爬,不断用火铳向他们射击,这些老式的火铳准确度并不怎么样,但量大管饱,五六杆火铳对付一个人,总有一枚铅弹能取其性命。
越来越多的余丁和包衣被驱赶着涌上山坡,那些督战的甲兵和军官冒着横飞的铅弹跑到一个个盾车后将藏身其中的余丁包衣驱赶出来,清军的弓箭手和铳手也在奋力还击试图压制矮墙后大熙军的火力。
几辆壕车被推上山坡,车上的支架被砍断,长长的木梯直接搭在山坡上,形成一道长长的通道,清军兵卒踩着那些木梯跨过凹凸不平的山坡,试图直接冲到矮墙下。
但大熙军很快就调来几门轻炮,喷涌的炮子将木梯上的清军直接打成碎肉,狂蜂一般的炮子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钢墙,有几道木梯受不了炮子狂风暴雨一般的摧残,当场断成几截,连带着木梯上的清军兵卒也骨碌碌的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不少余丁和包衣抱头鼠窜,但很快他们的脑袋便被挂满了一个个盾车,与此同时,后续的清军也渐渐赶了上来,更多的余丁和包衣被驱赶着冲向山坡,用他们的尸体填埋出一道道冲向矮墙的道路,清军没有一丝退缩的意思,如同潮水一般疯狂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