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焦臭味,伤兵哀嚎的声音远远传遍辽河两岸,恳求着同袍将他们救走,但却没人理会他们。
荞麦山、晾甲山等地的山脚下活动着一些大熙的战士,将山下大熙军战士的尸体和伤员救回山上,清军撤退之时已经尽量将清军的尸体和伤员带走了,但他们撤退得匆忙,还有不少伤重昏迷的清兵兵卒遗留在山脚下,大熙军便将他们也一起救了回去,给予治疗包扎然后再用担架抬着送下山去。
清军并不缺少军医,但他们从来只会为那些甲兵和军官服务,充作炮灰的余丁和包衣大多只能自生自灭,但他们的人数却是最多的,一旦将他们的士气打击到低谷,让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再上场作战,让清军不得不拿宝贵的甲兵充当炮灰,即便清军最终得胜,也再也没有持续作战的能力了。
但清军又不能放着这些伤员不管,大熙将他们都救治包扎好了送到山脚,清军反倒看着这些同袍去死,看在军将眼中会是个什么样子?莫说那些包衣余丁了,即便是精锐的甲兵甲骑恐怕都会兔死狐悲、再也不肯用心作战。
所以清军派了一些包衣来抬这些伤员,那些包衣颤颤巍巍、担惊受怕的来到山脚下,没有遭到大熙军的攻击,反倒从那些伤员附近捡到不少大熙军故意扔下的卷烟。
这些卷烟烟盒上都印着劝降的话语,那些余丁包衣大多不识字,但卷烟在清军之中却是比粮食还珍贵的奢侈品,这些余丁包衣自然不会浪费这发财的机会,都偷偷私藏起来。
这些卷烟流入清军营地之中,自然会有识字的有心人“读懂”烟盒上的道理。
清军似乎是不想被大熙压下一头,也放还了几个战斗中被捉去的大熙军伤员,双方颇有默契的看着对方各自将伤员和尸体领走。
多铎在望远镜里将这般“和谐”得场景看得一清二楚,牙齿都差点咬碎,他知道这是大熙军的攻心之计,但他却毫无办法,清军今日这场大规模的进攻不仅在荞麦山受挫,晾甲山、双龙山和欢喜山的攻势同样不理想。
清军在双龙山仰攻一日,枪炮齐施、猛然进战,而大熙军则依托工事、枪炮如雨,马光辉部死伤惨重,被迫退回二台子,只以火炮与双龙山上的大熙军对炮互轰。
欢喜山的战斗倒还有些成果,张大猷突破了大熙军的第一道防线,但大熙军在第二道防线后投掷炸药包、乱射火箭弹,又纵兵反扑,张大猷抵挡不住,只能放弃到手的阵地退回。
在晾甲山的战斗更是称得上一场失败,刘泽清所部不少是吴三桂的旧部,吴三桂“提拔”之后,刘泽清才空降来统领他们,不仅是将官,许多兵卒对刘泽清心中也藏着不满。
刘泽清对其部控制力薄弱,便用了最蠢笨的办法以维持作战之时的组织度——将各部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向着晾甲山推进,每前进一段距离还要停下来整队,以此保证军队在行进和作战过程中不会不战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