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渐渐散去,一轮橘红的太阳高悬于空中,向着四面八方播撒着灿烂的阳光,多尔衮登上一座烽火台,微微仰起头,眯着双眼看了看天空中那轮几日不见的红日,取出望远镜,顺着如同涟漪一般一层层荡漾开来的金色阳光,看向远处草原上渐渐渐渐笼罩在阳光中的大熙军营地。
放眼看去,连绵的素白色帐篷和蒙古包铺满了辽阔无垠的草原,仿佛无边无际一般,一眼看不到头、难窥其全貌,大营外数不清的牛羊战马在悠闲的啃食着青草,偶尔有一群群牧民慢悠悠的骑马巡视而过,看上去无比的松懈,毫无戒备之心。
但多尔衮清楚,这一切都是假象,大熙军的骑兵就隐藏在那座无边无际的大营深处,若是清军被他们松懈的模样欺骗,以为这座大营是个不设防的破屋,冲出去试图悄悄踹上一脚,立马就会被营中涌出的大熙军骑兵暴揍一顿。
占据着骑兵的机动优势,便占据着战场主动性,有太多的战术可以选择,只是以前占据这个优势的是清军,而如今却成了大熙军。
济尔哈朗战败身死,镶蓝旗的马甲和蒙八旗的骑兵逃回关内的不足四千人,而东蒙古诸部除了最早投奔大清、和大清捆绑最深的科尔沁部,还有一些零散的小部落之外,也大多叛附的大熙。
而科尔沁部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大熙的那位无牙帅如今不在蓟镇之外,便是亲自领军往东去扫荡科尔沁部了,科尔沁部本就势弱,又一分为二,一部被困在开原,一部在辽河套流窜,如何能抵挡得住大熙的攻势?恐怕要不了多久,大清朝廷就能收到科尔沁内乱、亲清的当朝皇太后布木布泰的父汗布和父子人头落地的消息了。
多尔衮长长叹了口气,继续用望远镜扫视着远处的大营,大熙军的骑兵军团主力往东而去,不代表蓟镇边墙外就毫无压力了,东蒙古诸部叛附大熙,加上漠北三部,不算大熙自家兵马都有了十几万骑兵之众,这十几万蒙古骑兵,很显然不会老老实实呆在蓟镇边墙外和清军大眼瞪小眼。
实际上也是如此,这些蒙古骑兵这段时间都在不停尝试着攻击边墙,他们手里没有重炮,用的都是老办法,或者扛着木梯推着盾车大举攻击几处关口,或者派出勇士用勾索潜入长城、暗杀烽火台值守的清军,然后再引军从此段长城大举进攻,或者干脆趁夜悄悄挖墙,试图挖出一个缺口突入边墙之内。
至于小股部队潜渡长城,在蓟镇内横冲直撞,截杀清军辎重、袭击清军兵站营寨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蒙古人表现出比以往清军领着他们入关抢掠之时更为积极的姿态,甚至有些悍不畏死的味道,数次差点突破蓟镇边墙,也不知是不是为了在新的东家面前好好露个脸、多讨些赏钱。
又或许,是因为他们崇信的佛爷在看着他们,信仰的力量鼓舞着他们拼死作战,日后往生西天极乐,也能搏一个罗汉的果位。
多尔衮将视线投向营帐外的一座土台,台子上挂着的经幡经旗迎风飘扬,如同一道道鲜艳的彩虹一般,这些日子,黄教的那位五世达赖每天固定时间便会在那座土台上诵经唱佛、做法祈祷,他带来的那几百个喇嘛也是日日诵经不停。
蒙古人,特别是东蒙古诸部,没有几个不信奉黄教的,大清起家之时学的是蒙古,自然也有不少兵将笃信黄教,黄教的宗教领袖、在世的人间活佛站在大熙那一边,日日为他们唱佛祈祷,那些信徒会如何感想,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