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夫人看着庾献缓缓开口,“在巫鬼道漫长的岁月中,偶尔也有些才俊尝试驾驭多个役鬼,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好下场。你可知道为何?” 白骨夫人对庾献有半师之恩,她有所问,庾献思考了一下,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或许、或许是因为操纵多个役鬼,耗费精力太多,让人缺少应变的余裕。” 这个庾献还是很有感触的。 常乐利用赌局的力量,硬生生让他召唤出三个役鬼的时候,几乎把庾献的精力都要榨干。 如果是在实战之中,光这一下就足够要命的。 白骨夫人听了摇头,认真说道。 “若你只是在意这些,那恐怕也不会有什么过人的成就。” 见自己的三个弟子也一脸探寻,白骨夫人索性详细说了一番。 “我们修行的巫鬼之术,来源蛮荒蒙昧的时代。那时候人类无比弱小,只能祈求于自然山川,以及未知的神明。” 说到这里,白骨夫人自嘲的一笑。 “当然,也没有什么神灵会垂怜我们。” “人类只能自己搏杀猛兽,对抗狂风暴雨,在荒野中挣扎。为了获取力量,我们将杀死的凶猛野兽,悬挂在旗帜上作为图腾。分食敌人强大的战士,渴饮他们的血。直到,人类把目光关注于自身……” 白骨夫人带着思索,慢慢说道。 “我们想要获得异于常人的力量,就要明白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上天把什么样的力量,藏在我们身上,我们又特别在哪里?从这第一刻的思考开始,巫鬼之术就走向了成熟。” 听到这里,庾献心中一动,这和道家身怀宝药的想法,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骨夫人的目光转到庾献身上。 认真告诫道,“这也就是我对你说的,巫鬼之术,最重要的是帮助你来认清你自己。我们契约鬼物,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贪图它们的强大,而是利用役鬼精纯的执念,好好的寻找自己的路,寻找上天在你身上的秘藏。” 这番渊源说完,就连白石山的三位弟子都收获匪浅。 白骨夫人肃然道,“追求役鬼的强大,追求役鬼的手段,已经落于下乘。如果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并不比我们的先民吞食敌人的血肉高明多少。” 庾献听的明白,心中感激不已。 原本他还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人识破,如今才明白,在白骨夫人心中,自己这种做法根本就是落入了下乘。 不过,庾献的情况别有不同,倒是难以宣之于口。 白骨夫人见庾献半晌不语,心中也是疑惑他的选择。 庾献得她传道,两人有半师之缘。 白骨夫人忍不住开口问道,“庾献,你可曾烛照内心,找到你的执着?” 庾献这会儿只得含糊其辞,“弟子也是稀里糊涂,不明白怎么契约了这几个役鬼。” 白骨夫人眉头微皱,又问道,“那你在万鬼洞中时,有何所见,有何所闻?” 庾献慢慢回想着那些无辜殉葬而死的鬼物,想着万鬼洞中的狰狞陆离。 情不自禁的说道,“我在万鬼洞中,看到的是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白骨夫人的眉头越发蹙起。 语气也冷淡了几分,“那你又有何想?” 庾献察觉到白骨夫人语气的变化,心中有些奇怪。 但依然依照心中所想,口中答道,“弟子想要有所作为。” 白骨夫人听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的说道,“原来如此。” 白骨夫人沉默,众人也不敢接话,竟是短短的陷入了冷场。 过了一会儿,白骨夫人看着张琪瑛,悠然说道,“小丫头来这里,想必已有所得。不如归去?” 张琪瑛来白石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陪庾献四处增广见识,为之后契约役鬼,打下基础。 谁料阴错阳差,竟是在白骨夫人的压力之下,让庾献直接契约了役鬼。 这样一来,倒省了很多心思。 张琪瑛嘻嘻笑道,“有所求而来,有所得而去。琪瑛多谢白骨夫人指点。以后有用到晚辈的地方,定会竭尽所能。” 白骨夫人莞尔一笑,也不推辞。 “也好,想不到举手之劳,得你一个人情。如今你如日初生,倒是可以有所期待。” 庾献早有去意,两人再三感谢之后,匆匆拜别,离开了白石山。 …… 外人一走,封明和封亮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他们和庾献的拼斗属于意气之争,原本倒没什么。只是这次白石山的几位弟子输的太难看了些,恐怕会惹白骨夫人不快。 白骨夫人出神的望着庾献和张琪瑛离去的方向,过了好一会儿,才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此人追随了首巫一族,真不知道是福是祸。” 常乐仗着身份特殊,大着胆子问了一句,“母亲,刚才那个小子有问题吗?” 白骨夫人微微摇头。 先是神情不悦的看了三人一眼,随后冷声说道,“刚才我对那丫头的许诺,想必你们也听到了。鬼姬相邀,我们不好拒绝。十地鬼王的门下,怕是都少不了要去汉中城下走上一遭。你们今天受到这番挫折,也算是好事,希望你们几个能认清自己的份量。” 说到这里,白骨夫人严厉的补充了一句,“若是不能勤加修行,到时候难免会身遭横死,魂归万鬼洞。” 封明封亮额头冒出细汗,赶紧说道,“弟子不敢懈怠。” 常乐却好奇的问道,“母亲,父王不是说不让我们掺和外界的事情吗?鬼姬的面子就算抹不开,我们多选些贵重礼品表达心意就是了。贸然参与世俗纷争,恐怕会惹来不测之祸。” 白骨夫人淡淡答道,“原本我的打算也是这样。不过前些日子,我收到了白山鬼王的传书。他告诉我说,他新结识了几位高明的同道。其中有一位曾经随口提起过,大劫将至,川中王气徘徊,有大兴的征兆。白山鬼王不知道这是不是应在刘焉身上,因此特意传来书信,让我斟酌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