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竹太郎收起望远镜略一迟疑,就下令:“组织爆破小组准备炸战车,炮兵以敌人跟随步兵为目标!”
这是炮兵面对战车部队时的标准作战程序。
如果火炮无法击穿敌人战车的装甲,继续用炮打战车明显是一种浪费,也是在做无用功。
这时候应该用炮火分隔敌人的步兵和战车使战车得不到步兵的掩护,接着爆破小组再从火力死角冲向战车将其炸毁。
长竹太郎身为一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联队长,当然知道这些,所以不假思索的就组织起这样的防御。
但长竹太郎却没有考虑到一点……这种战术更适合在有完备防御工事的情况下使用,比如有战壕、铁丝网、反坦克壕,还要有地雷、坦克路障等等。
这些会使敌人坦克的速度慢下来,只有坦克速度慢下来了爆破小组才有可能跟上坦克。
又或者目标坦克的速度比较慢。
比如97式最高时速38公里还凑和,越野速度会更慢些,能达到时速二十公里左右,抱着炸药包的士兵冲刺下还有可能追上。
但T34最高时速55公里,越野速度能达到三十余公里(分路况好差,平均速度二十几公里)。
这一带又是运城平原地势平坦易行,如果说有什么麻烦,那就是百姓耕下的一垅一垅的田地行驶时会上下颠箥,但加快速度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坦克速度一快,爆破手怎么才能追上坦克?
又怎么估计和控制爆炸时间?
又怎么将炸药包固定在坦克上将其炸毁?
这些问题没解决,就算组织了爆破手也是徒劳,除非坦克正好开过爆破手所在的位置或是附近让他撞上了。
刚子是在前方坦克报告时才知道撞上了鬼子的炮兵联队。
“前方遭到敌人炮击!”1号车汇报:“估计是鬼子炮兵联队,请求指示!请求指示!”
做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很多时候是在做选择题。
比如此时,刚子就面临打还是不打的选择。
打,坦克连是否能在炮兵联队下全身而退?
不打,这才刚追上鬼子战车中队,吃到嘴里的鸭子还让它给飞了?刚子不甘心。
想了想,刚子就下令:“打!全速往前冲,除非冲破敌人的防线,否则不要松开油门,也不要回头!”
刚子敢这么干,是受到安德罗维奇车组“渗透战”的启发。
这场渗透战给刚子最大的体会,就是T34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
不只如此,他还了解到了速度及机动性带来的好处……原本刚子以为速度和机动性不过就是能更快的赶到战场而已。
直至他看到安德罗维奇的打法,才明白它们的作用不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