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 第470章 团战可以输,甘宁必须死!

第470章 团战可以输,甘宁必须死!(1 / 2)

 推荐阅读: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全民:说好的奶妈,治疗能秒人? 红楼之庶子荣光 这一世,我们终将重逢 她实在过分貌美[快穿] 先生,生小企鹅吗,我甜O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我在现代都市加点练武 一天不打仗朕就浑身难受 斗罗:暗影魔镰,开局怒怼玉小刚
最新网址:hbcjlp.com

从青州返回冀州的路有两条。

一条是宽敞大路,一条是羊肠小道。

按常理来说,袁尚军人马众多,各兵种齐全,走大路才是更好的选择。

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小道。

所以当审配听到沮授说起这一点的时候不禁愣了愣。

对啊,袁尚为什么不走大路呢?

在曹操还要分兵的情况下,走大路才对嘛!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先前也没想到这一点,如今得沮授提醒这才反应过来。

当然审配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于是立刻招来主簿李孚询问。

李孚跟张绣麾下几人见过礼,听审配问起这个,也是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

“只因部将马延谏曰‘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

主公遂从其言,自领大军先行,令马延与另一部将张顗(yǐ)断后。”

听到李孚的话,诸葛亮、沮授、审配三人顿时面面相觑。

李孚则是有些不明所以,不太明白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

但他看到三个聪明人的表情,也隐隐知道事情有些不太妙了。

最终还是诸葛亮叹了口气,解释道:

“若是袁三郎从大路而来,曹操自当避之,又哪会有伏兵?

可若其从西山小路而来,只要被曹操识破汝等接应之计,便可大胆分兵。

彼时虽不至一战而擒,亦是丧了先机。”

李孚闻言,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说道:

“那马延包藏祸心,竟出此下策,莫非是已经偷偷降了曹操?”

想到袁尚还让马延跟张顗断后,李孚心中更是暗暗叫苦。

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连袁谭都降了,袁尚麾下的这些将领们有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听说先前被袁尚派去断后的吕家兄弟在降了曹操以后便被封为列侯。

虽然袁尚严禁传播这件事情,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最终还是传开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坏。

因为它让袁尚军中很多人都开始向往起了曹军的生活。

所以李孚担心这次被派去断后的马延和张顗搞不好也会反水。

不过沮授的一句话又让他放下心来:

“倒也未必,其亦有可能是觉得走小路快,又担心大路真有埋伏,故才有此提议……”

“那便好、那便好,呵呵……”

看到李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如释重负,沮授只觉得一阵心累。

如果马延是因为降了曹操才提议走西山小道,那是坏。

如果马延只是单纯的没有想到这一点,那就是蠢。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看似后者比前者稍好一些。

可在如今这个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蠢和坏其实并无区别。

甚至在个别时候,一个愚蠢的决定带来的危害甚至还要超过一个坏人。

因为坏人的行为是有逻辑的,可以根据他的动机去推断他的行为,既而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和弥补。

可一个愚蠢的决定却是没有办法去判断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刻到底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沮授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审配会把沮鹄派到邯郸去了。

李孚可是一军的主簿,连他都看不清楚形势的轻重缓急,审配还能靠谁呢?

自己那个儿子虽然只是中人之姿,但跟袁尚麾下的其他人相比立刻就显得高大挺拔了起来。

只可惜他如今生死不明,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此时李孚还在询问:“既是如此……如之奈何?”

看到李孚已经方寸大乱,审配也暗暗叹了口气。

明明自己之前都跟他商量好了。

就算袁尚应该走大路回来,可现在都已经走小路回来了,总不能退回去重新走一遍吧?

所以该怎么做继续怎么做呗。

还问什么“如之奈何”,简直了……

在心中感慨的同时,审配也再一次转向了诸葛亮,解释道:

“今城中无粮,吾欲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这句话既是向诸葛亮说明自己的计划,也是在回答李孚刚才的问题。

诸葛亮闻言便觉得不妥,“只怕此计会被曹操识破。”

其实审配心里也没底。

他也觉得这个计策很可能会被曹操识破。

但放百姓出城投降这件事情却是真的。

如今城中无粮,还留着百姓只是徒增负担。

将百姓放出城去,一方面可以减轻粮食压力,一方面也是给他们一条活路。

审配清楚,曹操要平定河北,肯定不会像当年在徐州那样对百姓大加屠戮,所以这些百姓出城以后肯定没有性命之忧。

倒是派士卒跟着百姓之后出城这个目标排到了最末。

如果运气好,说不定真能混出去。

可只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明显也不行。

所以他才找了诸葛亮,算是多安排一个后手。

“汝等本为宣威侯派来相助吾等之人,如今邺城难守,自不必强留于此。”

审配这句话一说出口,众人不免吃了一惊。

沮授更是深深看了自己这位老朋友一眼。

后者感觉到这道视线,待看到是沮授望着自己的时候,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明日还请甘、张、太史三位将军与我等一同在百姓之后出城。

若此计被曹操识破,便将三位将军率我等与曹军死战。

若事不可为,我等自当返回,三位将军与孔明、公与趁机离去吧!”

诸葛亮没想到审配居然会主动提出让自己离开,原本想好的一番说辞顿时失去了用途。

但他还是忍不住劝道,“既知此城必失,为何还要强守?不如与我等一同出城,日后再做打算……”

“孔明莫要再劝了!”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审配打断,他坚定地说道,“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如今吾主在北,吾怎可弃城而去?”

审配是如此坚定,以至于诸葛亮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过对于他提出的这个主意还是认同的。

明天跟在城中百姓之后出城,的确是一个离开的好机会。

把自己之前的安排稍作调整,能够顺利离开邺城的概率高达九成。

眼见审配铁了心要留在这里,诸葛亮也就不再多说,朝他拱了拱手便带着众人一同离开去安排了。

等到诸葛亮等人离开,审配转向身旁:“元图,你明日也和他们一并离开吧。”

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逢纪听到审配这话,不禁微微一惊,“正南何出此言。”

审配叹了口气,“元图莫要瞒我,自上次那事之后,你心便已不在此处了。”

所谓的“上次那事”,指的就是逢纪还在袁谭军中时写信给袁尚,希望他能够亲自领兵来救这件事情。

结果当时袁尚的不听劝告,想要借此机会让曹操灭了袁谭,哪怕看到逢纪言辞恳切地亲笔信,依旧坚持不来。

搞的袁谭勃然大怒,立刻就决定投降曹操。

为了泄愤,甚至还想当场砍了逢纪这个人质。

幸好被张合给拦下了。

逢纪在张合的帮助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可没想到几经波折,袁谭最终还是投降了曹操。

自那以后,逢纪心中难免就有了想法。

我全力支持你继承家产,结果你反手就把我给卖了?

这样的主公有什么值得效忠的?

更可气的是等逢纪回到冀州以后,袁尚也没有任何表示,就仿佛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

天性凉薄,比之其父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尚在的时候,逢纪还做个样子,偶尔出出主意,管理管理日常工作。

等到袁尚离开邺城以后,他干脆进入了摆烂模式。

学着荀谌天天摸鱼度日。

这一切审配自然都看在眼里。

他也知道上次的事情的确是袁尚对不起逢纪,可他也没有办法。

主公与臣子之间,又有什么对错可论呢?

想想当初如果抓阉被派到袁谭那里的人是自己的话……

算了,审配连忙打消这个念头。

这种事情就不能细想。

所以出于对老友的愧疚和同情,只要逢纪没想投降曹操,审配对于他的行为也就听之任之了。

但现在不行了。

正如他之前对诸葛亮等人说的那样,粮道被截、袁尚回归,还是走小道回归,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这邺城十有八九是守不住了。

邺城一失,整个冀州估计也就快了。

由于青州的袁谭早降了曹操,那么冀州一丢,幽州袁熙、并州高干很快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

这就是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眼见袁绍历时十年,先后消灭于毒、臧洪、孔融、公孙瓒等诸侯统一的河北就要再一次四分五裂,审配不禁心如刀割。

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事到如今,审配也有些后悔了。

原本以为袁尚能够继承袁尚的遗志,所以才会跟逢纪大力支持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