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那首歌是谁写的?就那个我和我的祖国。” “不是说过了吗,钟先生。” “哪个钟先生,你们京城大学的?” “钟祥先生,新青年的编辑。” “祥子先生,我知道他的。” 京城的一些学生很多人都知道祥子。 毕竟祥子写过的文章数量不少了。 其中不乏一些超级经典的作品。 和编辑部的那几位教授一样,都有着青年导师的称号,在学生中很有影响。 没想到祥子还有在音乐上的造诣。 毕竟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不少人走进了最开始的那间屋子。 看到了墙壁上歌词和曲子。 一个个都拿着笔给歌都给摘抄下来。 这边还有记者。 听到学生在唱歌,好奇的过去问问。 记者也看到了墙壁上的字,直接用相机把墙壁上的内容全部都给拍了下来。 到了报社去。 “大家都来看看这张照片,我去北沿河的时候拍的。听了学生的演唱,非常的好。我给大家唱两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停停,老王,这个歌确实是好歌,但是你五音不全的还是别唱了,咱的耳朵老遭罪了。” “我把在北沿河访问到的内容形成文件,特别是这歌还有调子,我得好好排版一下,放头版。” 马上施行下去。 还是想着见一下作者。 想问问创作的灵感。 问过学生,知道是编辑部的祥子作的。 当天就找到编辑部去了。 “玉笙先生,鄙人姓王,京城晚报记者。今天早上在北沿河看到了您创作的歌,不知道您有时间没有,我想耽误一点时间,进行采访,把您的歌,进行一次专门的报道。” “没问题。” 祥子答应了下来。 “玉笙先生,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祥子:“自然是对祖国的热爱。” 似乎说的太简单了。 祥子把窗户推开,“你看,这窗外的远山、潺潺流水、袅袅炊烟,令人震撼。第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便是这大好河山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