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被举荐了,老父亲有点懵逼
朝堂之上,百官列举,高呼万岁,气势如虹。
座上之人,一袭龙袍,气态森严。
“平身。”
“谢陛下。”
百官之中,位居首位的,是林恒之前在东林楼见过的老人。
宰相房玄龄,尚书左仆射!
自古以来,天下以左为尊,这老人,乃是当之无愧的权臣第一人。
且当年参与过玄武门之变,深得李世民信任。
老人上前一步,躬身开口。
“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淡淡说道:“直言便可。”
房玄龄朗声道:“去年秋天,山东一代突逢暴雪禀报,千里之地,颗粒无收,百姓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伤无数。”
“陛下隆恩,自国库内拨十万余石粮草赈济灾民,方才使得灾民得以存活。”
“然去年雪灾影响之下,百姓颗粒无收,本就需朝廷接济,可山东今年又逢大旱,拨冗过去的粮种再度旱死。”
“如今,山东流民遍地,已由二十万灾民自山东一代,迁离山东,部分前往江南,又有一部分自向长安而来。”
“沿途官府阻碍,但仍有绝大多数灾民,半月之内就会到达长安。”
听完这番话,李世民皱起眉头。
关于灾情的情况,他有所了解,本来已经扛过了第一波的雪灾,可粮种刚种上没多长时间,又碰上大旱。
灾民遍地,千里之堤黄沙滚滚,他早就不知道看了多少折子了。
如今灾民,为求活路,居然要迁离山东之地?
可想而知,地方的灾情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李世民不悦道:“朕之前不是说过,从国库之中调集粮食去赈灾吗?为何还会有如此之多的灾民迁移?”
“况且,为何地方官府要阻拦灾民迁移,这岂不是对那些没了生计的灾民表示,朕已经放弃他们了?你让这天下的百姓如何看朕!”
房玄龄有些无奈。
“陛下,国库之中,已然没有多少粮食了。”
“如今国库内,所剩存粮只有三十万石,乃是以此维护国内粮价平衡的,一旦动了,粮价失控,会牵扯出更多的危害。”
李世民立刻看向民部尚书窦静。
“房相所言,可是属实?”
窦静一脸无奈:“的确属实,前些年,打下突厥的军费,到今年才算是把亏空完全补上,又要修缮运河维护水道、又建立宫殿,属实是没剩下多少存钱了。”
听得这话,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
“诸位以为,灾民之事,如何处理?”
委实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了,毕竟那六十万石的粮食,是专门用来平衡粮价的。
因为他见过因为粮价失控,所导致的灾难。
一石头粮食的价格,高到了几十贯,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整片大地,饿殍遍野,几乎看不到活物。
世家、贪官争相敛财,穷凶极恶。
当时先皇杀了很多人,平复了三年才将那场灾祸平息,定下了这存粮的国策,用以保证不会产生粮价的大规模浮动。
因为只要有地方粮价波动,就可以直接调集过去,平复粮价。
在场官员闻言,纷纷面面相觑。
民部没钱,有啥办法?
总不能他们去拿钱吧?
见此,李世民不由得握紧拳头。
“国库之内,还有多少钱币?”
民部尚书窦静,拱手沉声道:“如今国库内,尚有钱币二十万贯,是打算修建陛下在洛阳的行宫的。”
李世民摆了摆手:“朕的行宫一事,暂且搁置,等灾荒过去之后再行考虑。”
“以此钱币,先购买粮食,一部分发往山东赈济灾民,另外一部分发放到沿途行省各地官府,到灾民经过的路上。”
“遇到灾民,即刻赈济,不得有驱逐、哄赶之举。”
“若有想到达长安的,不必阻拦!”
众人闻言,谁敢有异议?
陛下连行宫都不建造了,这就是信号。
在陛下看来,百姓永远是要大于一切的,这种情况肯定也是不留余力的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