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亮家底!大明那二十多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求订阅】 锦衣卫虽然不去查自己等人的隐私了。 但是查赋税,那更加要命啊。 他们深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事,都已经在暗地里想着要如何在摊丁入亩的情况下,还能逃税。 而皇帝陛下好像知道他们的花花肠子,居然让锦衣卫来查赋税。 那肯定是完了。 按照那帮变态的能力,自己好好地纳税还好说。 这要是家里面有哪个人不长眼,想搞出偷税漏税的事情来,那一定会被查得裤衩子都不剩。 他们现在听到皇帝陛下这么说,都感觉脸皮子在抽动。 现在估计陛下还只是在口头上这么说,没有真正地赋予锦衣卫调查赋税的权力。 但这么好用的军队,皇帝陛下是绝对不会浪费的。 没听陛下说的温言细语的,但是每句话都是在威胁吗? 他们现在倒是觉得比较幸运,今年的夏税还没开始缴纳,还有机会改邪归正。 而且皇帝陛下的做法也不是那种先斩后奏的,看起来还会提醒一下天下的官员,锦衣卫现在是赋税调查衙门,你们自己品品你们有没有机会偷税漏税。 工部尚书的脸皮抽动得最厉害。 因为他家里的田产可不少,家大业大的,要缴纳的田赋和差役、徭役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他是有打算隐瞒一点的。 但是现在一听锦衣卫会变成赋税稽查部门,他一下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朱元璋看到召集过来的官员们站在书房里面,都摇摇晃晃,脸色发白的模样,知道震慑效果达到了,心里面还是有些自得。 想不到啊,这才是阴差阳错,锦衣卫之前把官员们吓得够呛,没想到,用在正地方,也一样有这样的威慑力,这是好事。 朱元璋看到官员们这幅样子,甚至故意跟边上的蒋瓛还有吏部尚书詹徽说道:“蒋瓛、詹尚书,你们两个趁着八月前,征召算科方面人才,完善税务稽查部门衙门的建设。” 蒋瓛和詹徽急忙唱喏接下任务来。 蒋瓛在得到这个任务后,倒是欣喜得很。 原因无他,实在因为他已经严重感受到自己马上要失业了。 可是没想到陈寒来了之后自己居然摇身一变,将会变成更加重要机构的负责人。 好家伙,下次还得带上点东西去犒劳一下陈寒才是。 朱元璋可能不会想到,他的这些理念不是陈寒给他诉说的。 但是他却发现了锦衣卫的好处。 锦衣卫的确是一个很好用的部门,他自觉能侦查百官的隐私,就能侦察百官们的赋税。 特别是现在摊丁入亩后,所有的赋税,合为一条来征收的时候,更能看出官员们会搞一些什么样的花样。 陈寒果然是不如朱元璋想得这么周全。 看起来陈寒的选择是对的,朱元璋这个皇帝太聪明了。 只要伱引导了一下他马上就能举一反三。 陈寒就没有想到要让锦衣卫成为稽查税务的部门。 他也没有想到,摊丁入亩之后,官员们在收税的时候如果徇私舞弊的,也是能够贪污不少的。 但有了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去查赋税,估计官员们就算是贪污了都得天天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 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 因为朱元璋实在是很明白,这些官员们到底会想些什么。 他可能不会知道,在后世美国有一个让所有美国人非常畏惧害怕的部门。 这个部门不是的国防部、FBI、CIA,而是美国的国税局,简称IRS。 这个部门可以说是每个美国人心目当中的魔鬼。 美国人每年的一到四月份的报税季,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填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包括非法收入。 从来没有哪个人敢主动去挑衅国税局的权威。 而在不知不觉当中,朱元璋居然将锦衣卫转化成国税局一样的部门,可以说是因缘际会。 这要是让陈康知道了,估计也会非常的惊讶。 当朱元璋说完了这番话之后,赵勉他们一个个的也只能是佩服皇帝陛下的巧妙的安排。 这一次的开会结果,就很明显地得出一个结论。 就是现在这个情况之下,大家伙只需要好好的努力,那肯定不会有所啥事。 但是要是在这种节骨眼上面跟朝廷打马虎眼呢,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他们出去之后,立刻是开始统计黄金白银库存。 以及在户部接手宝钞印钞局的所有的事物。 与赵勉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从皇宫里边将印钞局接手过来之后,他们才发现,为什么朝廷能够这么快速地印发如此多的宝钞。 首先来说,印钞局印发工具非常的先进,比市面上的印刷工具要先进许多。 印刷的油墨非常的好,而且工具都非常的齐全。 还有就是印钞的这些工匠们的技术是非常熟练的。 要知道这些工匠从洪武八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洪武二十四年,已经兢兢业业地服务了十几年。 他们每天每天每夜基本都在印刷宝钞,在陈寒来到之前,没有停止过的。 所以他们的技术相当之精湛。 也不得不说,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面投入的本钱非常之多。 也正因为如此,这帮人的手艺都被训练出来了。 还有一个就是原材料之多让赵勉和夏元吉都非常的震惊。 那一整整一仓库的桑麻纸,以及那一仓库的原材料。 油墨印刷工具,甚至连印刷的机子的配件都是相当齐全的。 户部这边花了整整六天的时间,才把这些东西搬到户部的仓房里面去。 接着夏元吉配合着赵勉以及户部的所有的官员,同样花了七八天,清点完了朝廷国库当中的黄金白银之后倒吸一口凉气。 按理来说朝廷这些年一直都强硬地要求,民间要将金子银子全都收归到国库里边去,不允许在市面流通,应当会有非常多才是。 然而经过了七八天上百人的清点之后,夏元吉才发现根本就没有那么的简单。 朝廷国库里边金、银对于个人而言的确很多,但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来说就太少了。 只有区区的一千三百万两白银而已;黄金就更少了,只有一百多万两。 与这十几年来滥发的宝钞相比较而言,这样的悬殊比例让夏元吉倒吸口凉气。 看起来所谓的让所有的黄金和白银全部都收归国库,这种想法简直可笑。 看起来即便朝廷如此的严令,散落在民间的黄金白银依旧是个挺大的数字。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国库中的黄金白银总数约为200万两。 这个数字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实际数量可能更多,但也不会多多少。 而现在之所以会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和一百多万两黄金,还是因为屡次北伐从北元缴获的。 只有区区的一千来万两白银和一百来万两的黄金,就是现在大明王朝的所有国库储蓄。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根本不可能把黄金、白银真正地用作于宝钞的准备金。 从这里就可看得出来,可能根本不是朱元璋故意不用准备金。 有可能是因为,在整个元朝末期之时,真正有钱人的那些家伙,早已将黄金、白银藏了起来,加上被元朝撤离带走的那些。 大明建国之后,简直就是一穷二白。 这些黄金白银如果真的要应付整个天下百废待兴的局面,根本应付不来。 夏元吉在看到这么一点黄金白银之后,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赵勉这样当部堂的会这么难了。 也知道为什么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的根本不阻挡宝钞的印发。 因为如果不印发宝钞的话,估计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夏元吉没想到大明现在的情况居然如此的紧急。 更没有想到,大明王朝偌大的土地上,只有这么一点黄金白银。 难怪每年的课税只有那区区的两万。 难怪这么多年来,白银价格居高不下。 这不就是原因所在吗? 宝钞如果不超发,根本阻拦不了北元南下,根本无法像现在这样的休养生息。 夏元吉一开始对朱元璋的政策曾经抱有嘲讽的意味,觉得皇帝陛下这些年来干的都是些搜刮老百姓们的事,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可当他在库房检验黄金白银之后,才终于明白朱元璋的苦心。 或许朱元璋不是一个特别完美的皇帝。 又或许朱元璋也没有那么好的经济头脑。 但是朱元璋很明白,在那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没得选择。 夏元吉这个时候甚至都有点理解,为什么当初的朱元璋一定要定都在应天,而不是直接到北平去,毕竟那里是元朝的大都。 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因为在元朝撤离的时候,早已将周边所有能刮走的东西全部给刮走了。 把整个中原地带的黄金、白银的储蓄都给拿走。 之后留给大明王朝的,就只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他们君臣一起能把这个烂摊子支撑到现在,太不容易了。 他们没办法拿到更多的黄金、白银之后,就只能去印发宝钞。 夏元吉一开始不能理解,但现在,当他们来到了库房就明白了。 不是朝廷不愿意拿出黄金白银去给百姓们兑换。 也不是朝廷一定要将所有的黄金白银都从老百姓们的手上给抢走。 而是因为迫不得已。 夏元吉沉默了,户部尚书赵勉这个时候倒是非常的淡定。 他们这些一个经年老吏,在朱元璋身边混了这么多年。 又看到这么少的黄金白银,其实那时候就已经明白,要做事就只能是一错再错下去。 看到夏元吉在库房的台阶上坐着,有点颓丧,年轻人的脸上的意气风发,这个时候也收敛了许多之后,赵勉呵呵一笑,走了出来。 “把库房锁上!”赵勉对着守库房的官兵说道。 吩咐看管库房的官兵把门给上锁后,赵勉走到了夏元吉的边上,拍了拍他的肩膀。 夏元吉回过头看向赵勉。 就见赵勉的脸上没有嘲讽,反倒是有一种,你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了的表情。 赵勉现在是松了一口气。 之前他跟夏元吉共事的时候,一直被夏元吉给怼得灰头土脸。 但是夏元吉却并没有明白,像赵勉这样的尚书有多大的压力。 前面有郭桓案发生,现在又有天下如此多的百姓嗷嗷待哺,各种需要花钱地方,就像是漏斗一样,任何钱都留不住。 他为什么要和兵部和工部去争夺那些徭役、差役。 如果手上真有钱的话,何必如此? 就因为要做的事太多,可是朝廷又没有钱,怎么办?不争不抢能做事? 赵勉坐在了夏元吉的边上,两个人就这么看着偌大的库房边上的围墙。 就好像是两只笼中之鸟,明明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此的光亮。 可是呢,却无法飞出去。 没钱的困境,就好像是一座牢笼,把他们两个都给困住。 见夏元吉久久没有说话,赵勉终于是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现在知道为何我们这一代人,在你们的眼里边就变成了市侩小人了吧。 能不市侩吗? 你自己看到了,这库房当中到底有多少黄金、白银。 这就是咱们大明王朝的家底。 你以为陛下不想让百姓们过得好一点吗? 你以为陛下就愿意用纸,把百姓们手上的血汗钱全都给换走? 你以为陛下就一点都不懂? 年轻人你们还是嫩了点。” 赵勉已经快五十岁了,在官场上历练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之后,他是比较透彻了。 一开始他不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他也不明白明明国家已经是百废待兴,为何还要打仗? 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朝廷呢印钞局一天到晚没有停下来,每天都在印钱。 直到他当了户部尚书之后,他才明白是为了什么。 就是因为穷啊。 没有别的。 整个天下都是一穷二白的。 经历了元朝的各种搜刮之后,百姓们但凡是有一点贵重的黄金、白银都藏了起来。 朝廷想去收集,根本不可能。 即便是这十几年下来都用了强硬的手段,可是收集到的黄金白银又有多少? 这些东西之所以要藏在大明王朝的国库里边,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应付以后会出现的困境。 宝钞为什么坚持要用? 为什么坚持要印? 大家都看得到的问题,为什么就不去改? 难道是不想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