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31章 郑和有机会提前下西洋!傅友德

第231章 郑和有机会提前下西洋!傅友德(1 / 1)

 推荐阅读: 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 团宠七零:捡来的人参崽崽旺全家 篡改历史是门好生意 让你练武,你肉身粉碎星球? 无敌狂龙混都市 柯学的恋爱指南 穿越海贼的我对铁块迷之自信 我,领主大善人,魔女教父 分手你提的,我当上镇长你哭什么 我的缅北往事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231章郑和有机会提前下西洋!傅友德冯胜死得不冤! 江都郡主看到自家夫君这么的拘谨,也是扑哧一声乐了出来。 说实话,自家夫君一向不是很喜欢拘泥于这些礼节, 尤其是陈寒不止一次跟她讲过,后世已经没有这么繁琐的礼节, 大家都相处的比较平和,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 可是到了明朝之后有很多的礼节让他都有点无所适从,还得慢慢地学习。 幸好他到底部学了一个月,虽然别别扭扭的, 但至少不会出现一些让人看了笑话的事情。 陈寒来到了会客大厅之后依次行礼。 “微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参见晋王殿下、燕王殿下、周王殿下、楚王殿下。” 至于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人在见到陈寒,参见完了长辈之后, 也赶紧过来给陈寒见礼。 “学生允炆(允熥)见过先生!” 大家把各种礼仪都给行了一遍之后, 朱元璋让陈寒坐在了朱允熥边上。 然后才问道:“猴崽子,看你如此高兴,怎么有什么喜事吗? 说来给我们听一听!” 陈寒嗨了一声,“唉,能算什么喜事,不过就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而已。” “是什么样的心事,说来听听。”朱元璋道。 陈寒回道:“老爷子您也知道如今夏元吉乃是户部左侍郎,年纪轻轻身居高位, 我是想让您让他调任广东布政司左布政使,让他负责在广州筹建市舶司、协助楚王殿下开垦两广良田以及协助处理南洋分会诸多事宜。 再者夏元吉本身就是改革的先锋派, 他要是去到了广东,必然能够带着现在改革的成果,把广东给发展好, 有他坐镇广东沟通南洋,便能顺理成章,而且事半功倍。 如今他已经答应,甚至有非常强烈的意愿, 您说这件事情我能不高兴吗?” 楚王朱桢眼前一亮,他哈哈一笑:“先生,您这一次那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我们一开始也担心,夏大人现在毕竟身居高位,年纪轻轻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已经跻身卿二,怎么愿意外放到外任去, 可没想到啊,您居然能够说得动他。 更没想到夏大人还有如此雄心壮志, 真乃我大明商会南洋分会的幸事也。” 朱元璋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好,好,看到你们后辈能够如此齐心同力,咱非常欣慰。” 燕王朱棣则是笑道:“侄女婿,你可不能偏心啊, 伱给了南洋分会一个夏元吉如此大才,也得给我们北洋分会分个人才。” 陈寒立刻回道:“燕王殿下人才自然有,不过我可得先向您讨要两个人才。” 朱棣和大家看了一眼之后道:“哦,我还没向你要人才,你倒向本王要了, 也行,你要哪两个?” 陈寒笑道,“一个是您身边的一名年轻太监马和; 另一个是张玉之子张辅,他们现在都还年轻,我是觉得他们另有作为, 我想让马和今后要跟随夏元吉,今后能率领舰队南下南洋。” 朱棣愣了一下,马和一向机灵,而且军事作战能力相当之强, 别看年纪轻轻,而且还是一个太监, 但绝对是一把好手,他一向是将马和当做自己身边的高级参谋。 可没想到陈康居然要让他去下南洋,而且是率领舰队,这让他很是奇怪。 陈寒解了他的疑惑,“殿下有所不知,马和一家都是伊斯兰回回清真教信徒, 他的父亲很早之前就曾经到过伊斯兰国家麦加朝圣。 从小耳濡目染,一方面是让马和心里有朝圣的念头,这是他愿意下南洋的动力; 二来他家族对西边的诸多小国风土人情以及路线相当熟悉, 由他当作向导,是事半功倍; 再则语言也精通,岂不是妥妥的人才? 将他放到塞北我觉得有点糟蹋人才了,不知殿下您觉得如何?” 燕王朱棣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原来如此,那行既然你看上了,那没话说, 至于张辅,他现在十六七岁,的确很得他父亲张玉真传,也是一员小将, 跟随在你身边,让他多见识见识很不错, 行,这两个人我愿意给, 不过我要的人才呢?” 陈寒道:“有两个,其实其中有一个您自然认识——道衍和尚姚广孝, 那可是天大的人才,有他在北洋分会,为您出谋划策,您觉得还需要其他人吗?” 燕王朱棣哈哈一笑:“好小子,你倒是对本王身边的这些人摸得很熟啊!” 陈寒再次说道:“当然,我觉得给您配个解缙,我觉得是相当不错了, 有这两人辅佐殿下,北洋分会的事应当没有问题。” 解缙! 一听说解缙。 朱棣眼睛放光这可是个人物啊。 解缙来自江西吉水,不过现在他却归隐在家乡。 洪武二十一年,十九岁的解缙赴京会试。 二月,解缙参加礼部会试,为第七名。 三月,解缙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 不过在洪武二十二年解缙因为到兵部索要仆役时傲慢无礼,遭兵部尚书沈溍污蔑,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朱元璋觉得解缙为人虽有才,但太过刚直, 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太过傲慢,得罪了朝廷当中太多官员。 尤其是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涉案人员,他有一些分外的同情,还格外的关注。 在这些事情上面,与朝中大臣有不同意见, 以至于不少的文武官员对他意见很大。 为了让解缙收敛锋芒,也为大明王朝后面留一个人才的考量。 朱元璋罢免了解缙的官职,让他回乡去归隐,沉淀沉淀。 但朱元璋可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解缙的任用。 按照老朱的意思来讲,那就是时候未到。 如今陈寒提出来让解缙跟随朱棣到北边去,这倒是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朱元璋道:“解缙为人刚正,但着实有才,让他到北边去, 一方面管理学政,弘扬教育,这是相当不错的决定, 另一方面也为你参与军机,出谋划策,处理文字方面的内容。 不过这个毛头小子比陈寒还小个一两岁,身上傲气太重,是个刺头, 老四你用他的时候,得经得起他以下犯上的刚直毛病! 但总体来说,让解缙那小子到北边去,远离朝廷中枢,也是个不错的决定,陈寒这一步相当不错。” 听到这话之后,朱棣更为开心, 其实他也是个爱才之人,身边的确有道衍和尚。 但这和尚脾气古怪,不会轻易地出谋划策, 而如果自己的身边有解缙这样的人才啊, 自己平日也可以通过他,去发掘不少的有才干的之人。 毕竟解缙的才名,在整个天下来讲都是非常有名的, 有他在自己的身边,自然可以为自己吸收到北边不少的大才。 燕王顿时哈哈大笑:“好好好,解缙可以,别让他一直在家乡归隐了,得让他出山了。” 北洋分会得到了解缙这个人才后,晋王这边可就不答应了:“唉,不是啊,侄女婿,你为东洋分会拉了一个我们老大哥沐英前去, 而且前期还是你这个大明商会总策划人亲自跑去倭奴,给他们现场指导, 沐大哥现在已经搞得是风生水起,他的不少副将听说也是屡立战功,老爷子已经准备为他们加官进爵, 而现在连老四都得到了解缙这样的年轻人才。 南边更是有,夏元吉还有马和、张辅这样的人才, 那我们西洋分会,你不会给忘记了吧?” 陈寒赶紧回道:“没有,我做事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西洋分会现在底子最薄,经商方面我给您一个思路, 找那帮晋商,把晋商都给拉到您西洋分会旗下来,我保准您西洋分会的买卖能做得最好。 而且等您回去拉拢晋商的时候,我还会给您找个很好的法子,让他们乖乖地被您控制!” 晋王朱棡一听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其实陈寒对于晋商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这帮家伙能力是有,还是现代银行的鼻祖,但是太过贪婪。 而且在清朝入关阶段,有资敌卖国的行径。 即便是在明朝,这帮人现在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就比如现行在山西一带实行的开中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谓的开中法:是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止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进行防御。 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 洪武三年,朝廷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 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 山西商人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轻了朝廷补给九边的负担, 但是却损失了相当大份额的盐税。 山西人商人不仅获得了河东盐池的盐引,也迅速借此垄断了两淮的盐引。 朝廷虽然节约了每年九边的五百万石的后勤供给,却也损失了大规模的盐税, 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简单地说,明初是商人把内地的粮食、粮仓运到边防, 然后官府以什么来补偿呢? 给你盐引,相应地运多少粮食给多少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商人赚的是差价,也就是所谓的输粮换引, 这个就是开中制。 所谓盐引,就是垄断运销盐的凭证。 而现在陈寒正在大力推行水泥路和官仓建设。 运输条件会很快好转, 今后粮食统筹由朝廷来做,即便是九边的粮草,也无需商人来负责。 这一来就能减少商人在其中谋取不当利益的机会。 而陈寒到时候给晋王推荐的法子,就是拿这个去卡晋商。 接着陈寒再次道:“殿下,如今镇守在大同和长安一带虽然有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但他们年事已高,我想您也不好意思去要求他们披甲上沙场吧!” 提到这两位国之重臣,陈寒是非常惋惜的。 他们两个被清洗完全就是因为倒霉催的。 别看傅友德年纪比晋王朱棡大了二十多,但是他有个小女儿,却嫁给了朱棡的嫡长子朱济喜为妻,而且还是正妻。 傅友德是朱棡的亲家。 而冯胜跟周王朱橚还有常遇春的儿子,郑国公常茂,关系更加亲密。 冯胜的大女儿嫁给了常茂,小女儿嫁给朱橚。 而且这两个人多次与秦王朱樉合作,关系亲密。 所以这就理清楚了为什么傅友德和冯胜的死,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导致他们之间藕断丝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棡听到自家亲家那也是胆怵,同时也是心疼。 总不能今后打仗还得让这年纪都快六十的哥俩上阵吧,如果真这样了,那年轻一辈的羞愧死。 晋王笑道:“的确是不行,那老哥俩年纪太大,也得休息休息了。” 陈寒笑道:“对嘛,经商方面,到时候您去拿捏晋商。 武将方面,我给您推荐两员悍将。 一是平安,一是盛庸!” 平安他们都知道是朱元璋养子的确是一名悍将。 而且现在正当年,三十来岁。 可是盛庸又是哪一个? 朱元璋和朱标听完了陈寒的话之后眼前一亮。 因为陈寒在眼睛还没好的时候,分析朱允炆和他的叔叔朱棣之间的那场战争当中提到了几个人。 其中就有盛庸。 盛庸带领着朝廷大军与燕王进行鏖战,打的是有来有回,相当是不错。 当然朱元璋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靖难之役的东昌之战中。 盛庸将朱棣包围,差点把朱棣搞死,最后还是张玉、朱能率军相救,才让朱棣突围而出。 当然张玉自己却被盛勇大军包围,最后力竭而死。 由此可见,盛庸的军事才能之强。 现在推荐给了西洋分会,那也是人才得到了重用。 朱元璋和朱标是知道盛庸的才能的。 这样的人才在洪武朝没有被重用,陈寒考虑得很不错。 晋王却有点疑惑了,“平安老哥,当然很不错,带兵和治军都相当严整,可是这盛庸又是何许人?” 朱元璋解释起来:“盛庸现在来是济宁卫指挥佥事,可千万不要小瞧了, 他是一员稳重的年轻将领,以后在你的麾下,一定能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 ……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