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22章 《削藩论》

第22章 《削藩论》(1 / 1)

 推荐阅读: 魔主为何这样 万术之神 读弟弟笔记,姐姐直播中练成雷法 斗罗:送霍雨浩一双轮回眼 我,九品县令,开局吓哭女帝! 三万吨的驱逐舰,你说是渔船? 我有99件先天至宝 财富自由,从月入三千开始 夫郎养我众将士[种田] 春夜缠吻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22章《削藩论》 “陛下给的策题是削藩,内容是‘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大教场小院内,当李景隆将朱元璋的原话说给了朱高煦听,他仅仅是从李景隆口中听到了‘削藩’二字,便觉得血先凉了三分。 不过,他也很快镇定了下来,因为削藩这个话题在这两年的朝堂上声音并不小,并不是什么不能提及的话题。 庙堂上能有这样的声音,没有老朱的默许,朱高煦是不相信的。 说到底,自从晋王高调争储,周王私下与冯胜见面之后,削藩这个话题就已经逃不脱了。 只是对于大部分藩王们来说,削藩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直属他们的权力小的可怜。 如果没有朱元璋授权,他们手头也就那几千上万的兵马,连治理一县的权力都没有,只能蜗居那周长三里三的王府之中。 站在普通藩王的角度来看,就这点兵马权力别说反抗朝廷,就是想要走出封地都十分困难。 当然,拥有这种看法的人,并不包括一些强藩,尤其是眼下掌握了山西沿边二十余万兵马的晋藩。 晋王朱棡不仅自己拳头大,所牵扯的势力也是极大的。 颖国公傅友德是他的姻亲,永平侯谢成是他的岳父,定远侯王弼是他的旧友。 这三个人能够影响的,是山陕两淮地区的数十万兵马。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晋王才会在先太子朱标死后高调争储。 如果不是还有燕王和秦王在左右夹击他,恐怕眼下的晋王已经无人节制了。 “晋燕失睦……”朱高煦脑中闪过了这四个字,好似灵光一闪般,他思绪瞬间通明。 “这个策题,恐怕是老朱想要借我之手来敲打我那三伯,同时让天下弱藩放心。” “如果是这样的,那就好办多了……” 朱高煦松了一口气,只要老朱不是针对燕藩,那他就不用担心了。 至于恶了晋府,朱高煦更是一点不担心。 据他了解,自家那个如日中天的三伯,好像也没有几年可活了,指不定两人这辈子都没再见面的机会。 想清楚一切,朱高煦开始琢磨起了如何说出一篇让天下诸藩放心,同时还能讨好老朱的文章。 朱高煦清楚老朱的性格,即便他的诸子中违法乱纪甚多,他也没有废除其爵位,更不会逼死自己的儿子,而是罚俸、亦或者口头斥责。 就这些行为来看,朱元璋面对诸王,他的第一身份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父亲。 如果朱元璋面对诸王的身份是一个皇帝,那以他的手段,完全可以在他在世时,不耗费大明一点元气就能削藩成功,可是历史上他并没有。 哪怕晋王朱棡都这样高调的争储,明面打老朱的那张老脸,老朱也没有让人杀他,而是下旨痛骂一顿来解恨。 这样的表现,倒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因此,老朱他想要的削藩,一定是怀柔的,而不是像朱允炆那种,恨不得把诸藩都废为庶人,让他们饿死民间。 看人下菜,这很重要。 今日的策题,如果是朱允炆出的,那朱高煦会毫不犹豫的展露出狠辣一面来迎合朱允炆,为的就是先保证自己不会成为朱允炆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眼下的策题是朱元璋出的,因此经过李景隆解释,朱高煦已经知道自己要怎么回答这个策题了。 不过,其中稍微带有的一点难度就是,如何在怀柔的情况下满足老朱的需求,同时又不遭到朱允炆的厌恶,致使自己众矢之的。 对于这个问题,朱高煦心里早已有了腹稿。 他自穿越而来,就回忆过朱允炆和朱棣的削藩方式。 朱允炆的削藩方式,许多人都了解,但朱棣的削藩方式,许多人却不了解。 后世有的人说汉代的推恩令在明代用不了,因为明朝藩王没有封国土地的征税权,而是拿着朝廷发的俸禄过活。 可是,他们不清楚的是,明代藩王虽然没有封国土地的征税权,但是他们有兵权。 明代藩王的兵权,大到三护卫,小到一护卫。 每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满编五千六百人,看似不多,但聚集起来就会很多。 朱允炆削藩时,朱元璋临终前任命的顾命大臣齐泰就曾经上疏过,可以效仿推恩令的方式,削去藩王兵权,以此让藩王没有实力和朝廷对抗。 然而,朱允炆没有选择齐泰的建议,反而选择了自己老师黄子澄的建议,认为天兵一至,藩王必定俯首称臣,乖乖交出手中兵权,等待发落。 这样的选择,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朱棣上位后,他不仅和齐泰的思路一样,甚至还补全了齐泰没有想到的许多办法。 同样削藩,朱棣是没有坐稳皇位的时候,通过复封建文帝朱允炆削的几位藩王,来表达自己的善意,换来兄弟们的支持。 坐稳皇位以后,再通过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削除这些藩王的三护卫。 对于弱藩,朱棣先是进行警告,然后在对方再次犯错时出手,剥夺对方的护卫。 对于强藩,朱棣则是在其子嗣成年后,从王府护卫中抽调一部分护卫给其充当护卫,完全是“明代版推恩令”,可以说手段相当高明。 当然,最关键的是,朱棣并没有违反朱元璋留下的祖制,从来没有像朱允炆一样大肆宣传要废除藩王制,只是通过大变动将这些有实权的藩王变成无权的藩王。 就算是废藩,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让下面的人找不出借口。 可以说,朱高煦只要稍微改改朱棣的削藩政策,就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想到这里,朱高煦思虑过后才缓缓开口:“我以为……” 朱高煦将自己想到的削藩政策全盘而出,脸上从容不迫,甚至还有闲心思在口干时坐到一旁喝茶润喉。 不过,此刻的李景隆没有在意这些,他完全沉浸在了朱高煦口中的削藩手段上。 饶是他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朱高煦所说的一切是眼下大明削藩最好的手段。 只要日后的朝廷采用,那削藩根本不会引得诸藩震动。 想到这里,李景隆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柔和了不少: “此子,真乃我大明之肱骨……” 黄子澄真名叫做黄湜,字子澄。 不过为了阅读,第三人称就直接称呼黄子澄好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