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有问题?
那是因为在里面发现了龙袍啊!
李弘壁有些坐蜡了。
狗皇帝是真恶心人啊!
你这让我怎么编下去?
“其实这事儿吧,也只是臣的推测。”
“臣和家父李景隆就在想啊,建文是怎么从金陵城逃出去的?”
“一般寻常百姓家就算真要出远门,那也必须得具备路引。”
所谓“路引”,就是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百姓离乡的证明,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官府相应部门发放路引。
在路引上,还要标注申请者的姓名、年龄、相貌、家庭住址、外出原因、起止地点、返回期限等信息,防止被人假冒。
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轻者杖责八十大板,重者直接绞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但是在大明王朝,对不起,不可以。
你敢离开家乡四处蹦跶,打断你的狗腿!
“臣就在想啊,这建文一行人肯定是提前伪造好了身份,但是因为路引制度的存在,他们想要远行至福建,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朱棣满脸茫然地追问道:“所以呢?那你又是怎么确认……”
“从路引上面仔细一想,建文一行人真想逃到福建去,那就只有可能使用两种身份了,一是四处游学的读书人,他们有功名在身,而且得朝廷优待,所以可以无视路引。”
“但是问题在于,这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每个地方州府郡县都知根知底,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他们真要是想假扮成读书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会露出马脚,引起他人怀疑。”
“而另外一种身份,那就是僧人了,比起读书人,僧人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毕竟一些光头和尚,寻常百姓也不会在意,再者和尚只需要度牒就可以畅游天下,是以完全避开了这路引制度。”
在这大明王朝,只有两种人可以云游天下。
一是身怀功名的读书人,二就是手持度牒的僧人!
李弘壁说得言之凿凿,信口开河。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信以为真。
“妙啊!”
“你这孩子真是心思剔透!”
“朕怎么就没有想到路引这回事儿呢?”
“那个谁,你当年就是这般想的吧?借用僧人身份南逃?”
朱允炆闻言,苦笑着点了点头。
他现在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不说,还时不时地被捶几拳,好像为了让味道更好一样!
真是……欺人太甚!
眼见正主儿都承认了,李弘壁顿时就松了口气。
“确定了僧人身份,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福宁县虽然号称“海上天湖,佛国仙都”,大小寺庙无数,但华严寺却是当地第一古刹名寺,是以建文一行人要真是逃到了福宁县,那肯定得先去拜拜码头,暂时凭借僧人的身份躲藏在华严寺,慢慢准备出海事宜。”
朱允炆听见他这些分析,心底深处直冒寒气。
这个小子,太妖了啊!
完全将他们一行人的心路历程给分析了出来!
端得是个恐怖如斯!
“可是,按照常理来说,华严寺香火鼎盛,人多眼杂地,并不适合我等躲藏啊?”
“这万一被人给察觉到了什么,或者说被人给撞破了什么,那不就是前功尽弃了吗?”
听见朱允炆这话,李弘壁顿时笑着摇了摇头。
“这就是建文的高明之处了。”
“正所谓“灯下黑”,只怕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认为建文绝不敢去这种人多的地方,唯恐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但他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这般堂而皇之地躲藏在华严寺里面,反倒是能成功避开这大多数人!”
“是以不管如何,华严寺必须要搜查一番,臣带着锦衣卫冲进华严寺,进行了一番威胁恐吓,竟真的搜查出了那云锦袈裟,更加佐证了臣的推测!”
话听到这里,朱棣忍不住点头称赞道:“精彩!真是精彩啊!”
“你小子,真他娘地邪门儿,这脑袋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
朱允炆还是有些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