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灵异小说 > 大乾监国太子 > 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46章:伐李

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46章:伐李(1 / 1)

 推荐阅读: 玄幻:贫道法号算的准 只想修炼化形的蛇蛇有什么错 身在高武世界,我能无限加点 灵魂当铺 杀死这只幽灵 文娱:姐,我还是想自己努力 末世:改崩爆率,我杀敌能爆装备 身份被夺?八零真千金带空间虐渣 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 婚后独占你
最新网址:hbcjlp.com

张久陵正在横扫百家书卷学说,想要真正立一个新学出来。 很快,张久陵就在邸报上面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在监国太子的一力支持,接下来数日内,邸报连续不停,每日都发一增刊,促使邸报在这个炎炎夏日火的一塌糊涂。 读书人,谁能不去看报呀? 以前人人都想着找书、抄书,也有人把一些书籍当做是传家宝一样,恨不得天天抱着睡觉。 现在嘛,寒门书生已经不再苦苦找书读了,他们完全可以看邸报。 没钱买,那就去都城的公告栏那里,先背下来,记在心中,回去再抄录到纸卷上。 也有很多人开始收集邸报,已然成为了邸报收藏家。 邸报上面的内容也是越发丰富了,不再仅仅是国政国策、朝议内容,也有零散闲杂文章,什么小词小赋,什么奇闻趣事,为的就是不让邸报过于刻板,也为了丰富读书人的视野,当然了,所有人都看得出,如今的这邸报上面,张太傅那雷打不动的‘格物学概论’才是真正的主菜。 什么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最后则是稍微提了一下这些学说理论的一些出处。 毕竟,圣人的影响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大的,儒家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且大儒不少,不能完全脱离了原本的圣人感应而高瓴建瓦。 总之,在其余名儒根本没机会开口的情况下,这位三朝元老就是通过这种作弊一样的手段,然后在某人极具政治暗示的推介下,以一种其余学说根本难以匹敌的宣传资源,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方式,强行推出了新学理论。 而萧奕也是一样,时不时会在邸报上面写一些文章,里面也有关于新学的,也有对于大乾未来的思考,其中,被读书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在兵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萧奕这般广开言路,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已经成为了大乾读书人的一场盛宴,因为他们多少是读过一些书,明白一些道理,并非是很多愚昧无知的百姓,就算是天天给他们念叨着邸报上的内容,他们还是只关心自己的一日两餐,也仅仅是一日两餐而已。 当然了,该来的总得到来,当很多大儒和学识之士反应过来之后,便联名上书,新学有违圣人教诲,应当就此禁止,以免误国误民。 说到底,这个时代并非是经历了盛唐和后唐的冲击,也没有经历宋朝时期重文轻武之时,文人的一场盛宴,一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光景,以至于儒学还是非常坚挺。 大乾有一些像是大唐,却又和大唐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也有关于文化的不同,比如高祖时期的古文改革,词的出现,差一点儿就啃下了一片江山。 汉唐、汉唐,这个时候的汉儒、汉代经学还是文化的巅峰,是大乾治国之本。 他们很多人都像是被洗脑一样,又或者是死读书,只认圣人之言,且奉之为自己人生所有的谨言,完全就是圣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还有一些,也是个书呆子,不知道变通,也不敢去变通,又或者是懒得变通。 新学的出现,就让他们懒得去适应,不去适应,那怎么办? 自然是反对。 皇城外的宣德门前,好几个大儒带着自己的弟子们跪在那里,请求太子殿下禁止新学,尊崇儒学。 也免不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为了把京师的水搅浑,就连忙让人在其中运作一下,好掐灭某个人的雄心壮志。 正所谓,做多错多。 他们既害怕萧奕做的太多,真的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出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又对萧奕这种大张旗鼓地做法开心不已,处处挖坑,想要把萧奕埋掉。 而回到眼前,张久陵既然开始咬牙做这个新学圣人,就已经做好了被大儒、名士吐口水的准备。 不过,张久陵到底是三朝元老,又是桃李满天下的大乾名儒,更是当朝太傅,他的反击也几乎是所有人都能预想到的。 他先是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概论。 差一点儿骂的天下读书人一个狗血喷头,又是提出了读书论,人为什么要读书? 要知道,大部分人读书,那都是为了考取功名,为了入朝当官,为了光耀门楣,为了阶级的晋升。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把读书当做了闲情逸致,当做是一技之长。 张久陵却提出了开民智,也就是圣人之言中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句话,顿时让不少大儒是目瞪口呆。 难道不是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 这一次的版面,自然是以张久陵的长篇大论为主,连广告都没有了。 也就在八月初,张久陵的十几天长篇之下,监国太子终于放开了一丢丢邸报的权限,允许有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堵不如疏,以这样的方式,是堵不住天下读书人的嘴。 那就慢慢地疏导,让他们在邸报上面来一场学术交锋,让天下读书人评一评,到底谁有理。 道理不辩不明。 这也是监国太子在邸报上面所说的一句话,并且深得读书人的认可。 于是,贞元二十四年八月,邸报以前所未有的增发量,成为了学术交锋的战场。 萧奕知道立新学有多难,也知道格物致理、攀登科技树这条路到底有多坎坷。 然而,难,也要走。 不得不走。 开民智的结果自然是好的,这是前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发展最后验证的成果。 不是脑海里面想象的那种,开了民智之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萧奕是亲眼见到过的。 亲眼见到,亲身经历过,自然也就有很强的信心,也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真凭实据,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实践证明,没有根基。 且不说,邸报上面的学术战场,只说这夏日炎炎,燕王殿下平定了董贼、袁邵的叛乱之后,朝堂上关于一件军国大事的争论却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到了需要监国太子做决断的地步。 事情很简单,岳红翎在隆德府驻守,朝廷也在想办法收拢当地的人心,却还是引发了地方上的激烈抗议! 说到底,还是有人不甘心,也有人想要上进。 隆德府在李原的治理下,却也也算是安居乐业,可和朝廷来了之后相比,其实还是不如的。 可就算是如此,就算是朝廷给出了各种仁政,各种惠民之策,各种安抚,隆德府的百姓还是有一些不愿意买账。 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朝廷给的还是太少了。 他们明明可以得到更多。 最后,隆德府那边就出现了不少马匪,他们速度很快,完全就不像是正经马匪,不为抢劫,专门杀人放火,扰乱隆德府。 杀了一批有一批。 以至于隆德府的百姓越发对朝廷不满了。 要不是朝廷来了,他们肯定是能够过上好日子。 隆德府的不少地方也就出现了反叛,看起来是官逼民反,可多多少少有一些有人利用了百姓愚昧无知的影子,鼓动了百姓们造反。 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隆德府的问题,怎么彻底收回河东道的民心,也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燕王那边,已经不用他们上心,也无法上心,那些地方现在都是燕王殿下的,太子殿下似乎和燕王殿下合谋,在太子殿下的支持下,他们又能说什么。 既然如此,治理陇右道、河东道,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重心。 为此,萧奕自然也就定下了贞元二十四年下半年的军事基调,那就是收复河东道。 第二则,是兵出秦州。 这个兵,乃是京师禁军之一的龙武军,也就是韩世重大将军。 此人本就是秦州人,早年还是一个泼皮,后来,岳山镇守在金城郡的时候,看上了韩世重的勇猛,便收了他为弟子。 经过这些年的教导,韩世重也从一个都城内的泼皮,人人厌恶的无赖,变成了知兵事、性稳重的朝中大臣,且破格被监国太子萧奕提拔为兵部尚书,凤凰岭一战之后,彻底进入了行伍,开始掌兵。 收复河东道,必然要面临李贼和蒙元联合的后患,也必然要引起边关的一些动荡。 陇右道成为了京师的粮仓,不能没有重兵把守。 换下镇守了西凉之地十余年的西军,同样也有考量,这些西军的将士,要么已经年老,要么,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要么,被十几年边关的戍守生活磨灭了棱角。 这些西军的忠心也就需要考量了。 既然是新学新政,那自然很多事情都要焕然一新。 边军同样如此。 没道理,已经掌控了陇右道,却不掌控陇右道的边军。 最关键的是,金城郡也就是兰州城那边,有一个宁王萧战。 萧奕可是通过三宝太监的东厂密探,发现了太守拥兵自重的背后,多多少少有着五个亲王的影子。 宁王萧战在兰州当地有着雅名,似乎很得人心。 而其掌控的可是西凉铁骑啊! 虽说,董琢到了江东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西凉铁骑,却也留下了一部分。 他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 真要是全部带走,董琢不可能活着到江东。 萧奕又派出了一个人,担任隆德府的后勤大总管,也算是转运使。 此人名叫姚崇,河北道人,贞元十八年的进士,前段时间,被萧奕提拔为兵部侍郎。 既然要对晋阳用兵,自然是要先规划,且需要有人能够镇守在隆德府,以做稳定后方,保证岳红翎攻打晋阳的时候,后方的隆德府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岳红翎是多少有一些不明白,为何不等到秋收之后再动兵,而是非要在这时候,一旦动兵,就要不死不休,一旦耽搁了秋收,那就得不偿失了。 “大将军,李贼不除,京师难安啊。”姚崇叹了一口气。“且不说好好一个隆德府现在成为了是非之地,就只说大势,如今的大乾,已经有燕王殿下平定了江东、冀州,也算是大块人心了。” “可是,北边的战事,大将军也应该听说了吧?” “蒙元和北燕已经联合起来,攻打金人的国都,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有个结果。” “一旦蒙元获胜,必然会分兵南下的。” “李贼占据着晋阳这座北地重镇,这可是太祖之时就已经开始筹建的都城,就是用来防备北地蛮夷的。” “若是晋阳的国门失守,以蒙元铁骑的速度,很快就能够通过晋阳直指关中。” “到时候河东道没了。” “蒙元就能从晋阳扑向中原,西进陇右道、东进河北道、南下京畿路。” 姚崇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大将军,只有平定了李贼,收复晋阳城,才能更好地完成秋收,才能在蒙元没有南下之前,重振北地重城,收复河东道的民心,才能更好地守住大乾国门啊!” 岳红翎沉思片刻,起身道:“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我会给殿下整个河东道的地域图!” 其实,岳红翎也被李贼这种无赖行为给扰的心烦意乱,真的忍不住了。 早就想要挥师北伐。 可是,朝廷那边没有一个定论,而且,京师禁军不堪其用。 想要北伐,自然很容易成为一个笑话。 拿什么打? 现在嘛。 四个月的时间。 京师禁军也整顿的差不多了,也训练的差不多了。 养兵四月。 用兵一时。 有一些事情,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第三天。 岳红翎刚要发兵,却等到了一个意外之人。 金吾卫大将军辛弃疾。 以及金吾卫的四万兵马。 还有一个囚犯。 李怀安帐下大将军尉迟恭。 凤凰岭一战,陷入到了前军战场上,没能及时撤离逃走,被围困之后,活抓了。 此人也是硬气,一直都没有投降。 萧奕也就失去了耐心,再怎么敬重这样的英雄好汉,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敌人……终究是敌人。 岳红翎为镇北大元帅、辛弃疾为镇北副帅,两人合兵十万,这是正经有建制的十万大军,除此之外,还有民兵、辅兵、厢兵,大约是二十万的兵力,于八月中秋之际,兵出隆德府,直指晋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