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百姓暴动的处理 内阁首相办公室内,梳着月代头,穿着黑色金边,到小腿的大衣外套的近藤勇正在向柳生汇报情况。 近藤勇拿出文件夹道:“首相大人,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已经在近日抵达京都,这些时日时常出入萨摩的府邸。 而在上个月,在萨摩的西乡隆盛被小松带刀紧急叫回京都,安排在九州以及长崎的秘密警员汇报坂本龙马和西乡隆盛以及疑似长州的伊藤俊辅等人密谋了一些事情。” 柳生拿着钢笔轻轻敲打办公桌道:“西乡隆盛被叫回京都,是因为将军大人抵达了大阪,小松带刀为了阻止幕府征讨长州,故而叫西乡隆盛回来商议。 西乡隆盛打算与长州藩联手,坂本龙马作为中间人正在为两藩奔走,要不是将军大人抵达大阪,西乡隆盛此刻已经和长州藩交谈盟约的事情了。” “原来如此,那我们出手逮捕坂本龙马。”近藤勇收起文件夹道。 柳生立马抬手阻止道:“不必,我们不掺和这些事情,就让幕府和萨长的人斗吧。如果幕府的人要出手,警视局只需要监督,别让事态失控就行。” 近藤勇行礼道:“哈,在下明白了。” 近藤勇离开一会后,土方岁三便敲门走了进来,他汇报道:“局长,因为将军大人带领数万大军在大阪,大家都知道要开战了,因此粮价上涨的有些快,关东已经出现了动乱,现在大阪附近也有暴动。” 柳生皱眉问道:“暴动,主要群体是什么人?” 土方岁三回道:“大部分是失业的町民,还有一部分破产的小摊贩以及部分穷困的农民。” 柳生起身,来回踱步,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能给他的只有两条出路,第一就是增加工作岗位,第二平息物价。 他立马大声喊道:“铁之助,把伊东副大臣叫来,另外还有涩泽财政大臣。” 几分钟后,伊东甲子太郎和涩泽荣一急匆匆赶到办公室内。 柳生撑着办公桌看向两人问道:“伊东,现在朝廷内有哪些正在进行的工程以及正在筹备的工程?” 伊东甲子太郎立马汇报道:“现在主要的精力是修建从京都到神户的铁路,另外还有正在筹备的京畿马路系统,从京都到大阪,到神户的马路已经修好。 目前要修的是京都前往琵琶湖的马路,按照首相大人的要求,我们将修建一条环绕琵琶湖旅游景点的马路。 此外几座学院的修建已经进入尾声,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新建的工厂正在建设之中。” 柳生看向涩泽荣一道:“涩泽,如果全面推行内阁的建设计划,我们的财政撑得起来吗?” 涩泽荣一递上一份财政报告道:“如果继续拖欠之前的条约欠款,以及首相大人下令储存起来的资金拿出来使用,再加上每月的收入以及之后的军火贸易等等,内阁可以支撑这笔开支。” 柳生坐下道:“欠款问题不大,我不仅要欠着,而且还要向西洋诸国借钱,涩泽你准备放款,伊东你这边招收工人开动所有的工程。 还有,土方,招收预备役的事情不能停下。” 土方岁三立马说道:“可是局长,现在预备役的人数已经五千四百多人,其中参加炮兵训练的有一千二百多人,骑兵八百多人。” 柳生摇头道:“这些还不够,继续招,特别是炮兵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另外,如果有对大炮研究有兴趣的人就举荐到即将开办的军事学院。” “哈,我知道了。” 柳生看向三人道:“等会我会让税务局出动,调查那些哄抬物价的奸商,如此三管齐下,内阁要在短时间内平息动乱和物价! 此番幕府讨伐长州藩,是天下大变的征召,我们必须得加快脚步了!” “哈,首相大人!” 柳生挥手让三人退下,然后写下一封公文让市村铁之助交给税务局的河合耆三郎,很快税务局行动队出动。 柳生靠着椅子,抬头看着天花板,心中想着怎么开拓日本的经济。 现在日本只是跟在西洋诸国的屁股后面捡一些残羹剩饭,这样是没法支撑日本变强,与西洋诸国较量,他必须开辟赛道。 在科技方面,日本属于荒漠地带,手中根本没有顶尖的人才,因此柳生拟定的计划就是代工,模仿,再超越。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没有找到突破口的柳生只能决定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起商议一条出路。 自第一次内阁会议后,距今已经快五个月的时间,之前,官员们对于内阁会议不怎么了解,所以第一次会议只是柳生的工作安排,这一次不少官员要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月下旬的一日,这一大早就有穿着武士服的人亦或是穿着西服配上武士服的官员陆陆续续的进入皇宫内。 今天是内阁第二次会议,留在京都的内阁官员都需要去参加会议,板垣退助作为防卫部的官员,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服,然后握紧手中的建议书,大步走进内阁衙门内。 柳生早早的赶到了内阁的大会议室内坐下,他见到前来参与会议的官员,都会和颜悦色的商谈交流几句,询问他们的工作日常。 即便是大久保利通这样怀有二心的官员,他也会询问一番。 很快,大会议室内坐了不少人,松平容保也在这时候赶到,与柳生交流。 片刻后,尾形骏太郎提醒道:“首相大人,人都到齐了。” 柳生便结束与松平容保的谈话,起身看向众人,大声说道:“四个多月前,我在这里和大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当时大家都还不熟悉维新的事情,所以我便只做了工作安排,让大家先熟悉工作。 现在大家参与维新四个多月的时间,想必对维新已经有所了解,心中必然有自己的想法,今日的会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