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说说无字碑位于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武则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没有文字。93
无字碑
亲属成员
家世
始祖:姬武,周平王少子。
共13张
武则天雕像、画像
八世祖:武念,北魏归义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晋阳公。
六世祖:武神龟,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齐镇远将军。
曾祖父:武俭,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
祖父:武华,隋朝东都丞。
父亲:武士彟,字信明,官至荆州都督,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母亲:杨氏,一说名牡丹,号太真一作贞夫人,封荣国夫人,九十二岁逝世。
兄弟姐妹
长兄:武元庆
次兄:武元爽
姐姐:武顺,字明则,即后来的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妹妹:名不详,嫁郭孝慎。
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子女
儿子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
四子:唐睿宗李旦
女儿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后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义女
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渊女,武周代唐后改号延安大长公主,赐姓武氏。94
相关争议
武则天的出生年份、地点、本名,史书均无明确记载。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的逝世时年龄亦不相同,分别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后人关于她出生地的推断亦不相同,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山西并州文水
2、利州治在今四川广元境。其父武士彟曾任利州都督,但此说最大的疑问是武士彟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贞观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说法认为武则天出生在贞观二年628年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但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提及的哪个年龄,至少有一点能够确定:武则天出生时,他的父亲在中央政府任职。6
后世纪念
乾陵
主词条:乾陵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乾陵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96
明堂
主词条:明堂
明堂为武则天执政期间的紫微城正殿,其遗址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区。明堂于垂拱三年687年在乾元殿的基础上建立,号“万象神宫”,是武则天皇权的象征。
共7张
明堂内的武则天纪念活动
明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其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在明堂展厅内,当地演出团队实景演绎武则天上朝时的盛况同时对武则天创字改名、登基称帝、开创殿试与武举、大享明堂、嵩山封禅祭等活动进行模型展示又有科举考试、武举比拼、古装试穿等互动游戏体验,而且研发出售各种武则天相关文创产品等武则天纪念活动。
皇泽寺
主词条:皇泽寺
皇泽寺为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为其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共8张
皇泽寺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皇泽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
49年之后的史学界因种种原因对武则天抬高过甚,即便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推崇女政治家,人品、政绩胜于武则天者也大有人在,不必非要给武则天翻案。武则天杀女杀子,为人上既凶残无人理,其治国也因为欲图称帝而乏善可陈,浪费了其颇为可观的政治才能,本文讲述武则天与二子李弘、李贤的权力之争。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自缢于黔州,宣告了由“废王立武”引发的权力斗争结束。在李世民死后的第十个年头,唐高宗终于击败了所有政治对手,独揽大权。百余年来主导政局的世族门阀,也就此走上了衰亡之路。
后宫干政,二圣临朝
1
正当志得意满的高宗准备励精图治,如其父太宗一般开创伟业之际,缠绕他一辈子的噩梦从天而降。就在长孙无忌自尽后的第二年,高宗的风疾第一次发作,在病痛的折磨下,皇帝开始对繁重的政务力不从心。
可偌大的唐帝国,几乎每天都有要事等着皇帝裁决,尤其是大老虎长孙无忌被清算后,皇权空前强大。
贞观年间,太宗遇到大事还要和宰相们商议后再拍板,而现在,高宗一日一朝,亲力亲为,宰相只需把皇帝批复的奏折看一遍,安排下去即可。
现在皇帝陛下生了病,没办法正常完成工作,为了维持帝国的日常运转,必须要暂时把权力下放给其他人了。
把好不容易抢到手的权力再还给大臣?对舅舅还心有余悸的李治来说显然不现实。
让太子监国?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李弘小朋友还不到十岁。
那就只有皇后了。在丈夫的支持下,37岁的武则天开始步入政坛。
武则天初掌朝政
随着李治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武则天对政务的染指也从开始的偶尔帮忙发展到了后来的日常工作,后人在评价此事时,大多抱着事后诸葛亮的心态,指责高宗纵容皇后干预朝政,埋下了武则天代唐称帝的祸根。
其实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在太子年纪尚轻,群臣不敢信任,皇帝有因病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皇后从旁协理政事,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高宗在鼓励武则天参政的同时,进行了又一轮政治清洗。继长孙无忌一党覆灭后,宰相李义府、上官仪,废太子李忠等反对势力先后被剪除。
上元元年,唐高宗李治自封为天皇,封皇后为天后,帝后并称二圣。武则天从后宫走向朝堂,以公开的形式参与朝政。
太子早逝,李贤封储
2
就在二圣临朝的次年,即上元二年,被高宗夫妇寄予厚望的太子李弘因病去世,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