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说说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1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另外北周还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前取消其帝号。
梁天监元年502年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所建,改国号为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本属于南朝齐的皇室。其父萧顺之在萧道成代宋自立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齐明帝萧鸾大杀宗室的过程中,萧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期,“内难九兴,外寇三作”3。萧衍看到齐朝统治已不会很久,已立意取而代之。他在襄阳暗中大作准备“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4。永元二年501年冬,萧衍于襄阳举兵,“是日建牙,出檀溪竹木装舸舰,旬日大办”。因当时齐朝的统治已腐朽之至,完全丧失了民心,故萧衍起兵后“百姓愿从者,得铁马五千匹,甲士三万人”,一时声势大振。萧衍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梁天监元年502年,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齐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
梁武帝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上台伊始,除了将宫女二千赐与将士外,又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又废止东昏侯设立的淫刑乱役,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费,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己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石函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未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才能、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他曾以东昏侯的余妃为后宫,颇妨政事。5
梁武帝萧衍
自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方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拓跋宏死后,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日渐骄奢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了好大喜功、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6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7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经过各方面改革和整顿实力得到相当发展。
梁武帝时,鉴于宋、齐朝的典签权重,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为素族所夺取的情况,为此,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典签,成为有实权的藩镇。8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就是抗衡中央,闹出乱子,也不过是受梁武帝一番家教了事。梁武帝的一片苦心,后来竟导致了皇室内乱,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9梁武帝还认为,东晋是凭借世族大家的支持和维系,国运才延续到百余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族大家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族大家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放纵。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受法律制裁。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在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10。梁武帝也深知这些弊端,但并未加以禁止。
南朝建康平面图
梁武帝后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人民流移逃亡,都极严重。贺琛给武帝上疏指出:“天下户口减落,诚今之急务,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贪残,罕有廉美者。11”这些中肯的意见,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样,梁武帝造就了一个以皇室、世家大族为中心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受到皇帝的宽容,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姬妾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王食”12。可是人民却在他们的盘剥下流离失所,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就是梁朝末年走向动乱和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侯景乱梁
梁武帝执政末年不仅在内政上失误百出,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天监十三年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13但是梁武帝总想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中大同二年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求降于梁。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与高澄矛盾激发,遂投奔他国。梁武帝接纳侯景是出于扩大梁疆域来考虑的。但他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失误。侯景降梁后,梁武帝在大同七年541年冬,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14”结果梁军被东魏高澄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梁武帝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大同八年542年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朝的寿阳。这次战斗,梁朝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高澄见他求和心切,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梁武帝不考虑后果,竟满口答应。侯景知道梁武帝将用他换回萧渊明时,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末一场空前动乱。15史称这次动乱为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
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侄子萧正德防守长江。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台城内的文德殿。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被饿死在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
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穿着罗绮,抱着金玉,伏在床边等死。颜之推曾这样描述,“梁世士大夫……及侯景之乱,肤肥骨柔,不能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卒者,往往而然”16。南朝士大夫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全城饿死者超过半数。曾经多年繁荣鼎盛的建康,经过这次战乱,几乎荡然无存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与萧正德发生矛盾。萧正德密召郡阳王范,要他带兵讨侯景。侯景获得消息,杀萧正德,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杀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废萧栋,将他锁在密室里面。这次索性自己当起皇帝来,称汉皇帝。
政局紊乱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军攻破建康以后,一路向三吴地区进军。梁吴郡、吴兴各有精兵数千,会稽郡有精兵数万,都不敢抵抗。三吴最称富庶,是建康经济的主要来源。侯景军据有三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并掳掠人口,贩卖到北方去当奴隶,致使当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蔽。17大宝元年550年,侯景另一路军破广陵,广陵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大宝元年550年,侯景军一路沿长江西进。大宝二年551年破江州、郢州湖北汉口,逼近江陵。萧绎向西魏求援,割汉中给西魏。侯景军被萧绎击败,萧绎夺回江州和邱州。大宝二年551年,萧绎派大将王僧辩率军东下。陈霸先率精兵三万人助王僧辩。王僧辩军从寻阳出发,舳舻数百里。陈霸先从南江赣水出溢口,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今江西九江北。
王僧辩到了姑孰。侯子鉴率步骑万余人渡南州,在岸上挑战,一面以船载战士在水面进攻。王僧辩命小船全部退走,只留大船停泊于两岸。侯子鉴以为王军要逃跑,争相出击。王僧辩令大船断其归路,击鼓大呼,与侯军战于江中心。侯军大败,士卒赴水死者数千人。侯子鉴仅以身免,只好收集散卒逃回建康。王军乘胜攻占了历阳。这次水战,侯景军受创惨重。侯景听到侯子鉴失败的消息,“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良久而起,叹曰:误杀乃公。18”姑孰成后,王僧辩军向前推进到了张公州,乘着涨潮,进入秦淮河,兵临建康城下。陈霸先见侯景兵多,便令诸将分处置兵,又派弓弩手二千横截其后。侯景大败,逃回建康城。承圣元年552年四月,侯景被部将羊鲲所杀。至此,历时近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才告结束。
先是由萧衍容纳的东魏叛臣侯景在江南作乱,北齐和北周政权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侯景的过程中看到梁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事上也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了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朝江北淮河两岸之地尽失。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了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使得梁朝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丢掉了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之内。
元帝被杀
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19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旋即被杀,年四十七岁。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20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年至建康,准备称帝。江陵朝廷覆灭之后,二月,年仅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在建康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立为梁王。梁朝的危亡重任,落在了王、陈二人的肩上。
萧方智到建康不久,此时北齐趁虚而入,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派上党王高涣送他南还,并写信要求王僧辩迎接,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见劝说无效,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五月,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为太子。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南梁灭亡
广州都督陈霸先趁势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经过近十年的战争,陈霸先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他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太平二年557年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自此,梁朝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五年。
陈霸先
虽然萧氏后代在北周的卵翼下在江陵建立后梁,延继着萧氏的国统,但后梁实际上是附属于北周的一个政权,国小力弱,仰人鼻息,最终在开皇七年587年被隋朝废除,共传宣帝萧察、明帝萧岿、后主萧琮三世,存在共三十三年。然而由于萧氏历代事奉北周、隋朝甚为恭谨,萧岿之女还成为隋炀帝杨广之皇后,因此在后梁国废除后萧氏在隋朝中央政府与江陵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萧岿弟萧岩之孙萧铣在江南复辟萧梁,国土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余万,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命李孝恭、李靖等攻打萧梁,包围其都江陵,萧铣不忍连累百姓,开城投降,到长安后,被李渊斩首,萧梁的这次复辟共历五年21。
疆域
萧梁时州郡大都沿袭萧齐之旧,天监中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二百二十二,其后多有折置,大同中增到一百零七州。其中广州治所番禺。梁与北魏交战于淮河南北,境界颇有出入。中大通年间,梁人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若干城镇,继而又收得汉中,侯景降梁,梁又得河南之地,但为时甚短。至侯景乱后,江北全陷于北齐,蜀汉则陷于西魏,不久而梁亡。
梁朝疆域图
政治
选官
梁武帝重视统治阶级内部门阀大族与寒门素族之间的矛盾,在用人上采取调和政策。他一方面采取重用门阀中人,维护和扩大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使这部分人成为稳定政权的支持力量。同时,也注重寒门才学之士,起用他们担任机要之职。例如,他十分宠信的朱异,“遍览五经,尤明礼、易”22,就出自寒门。门阀大族和寒门并重,是梁武帝选拔官吏的基本政策。23
法律
梁武帝还令蔡法度为尚书删定郎,制定出梁律。以后又令尚书令王亮、吏部尚书范云、尚书仆射沈约等加以修订。宋齐只沿用晋律,无所创制,至此开始有了比较完备的刑律。但梁律“急于黎庶,缓于权贵24,对官吏犯罪几乎没有约束。
人民犯了罪,如该从坐,不论老幼都不得免:一人逃亡,全家都要被囚禁,罚作苦工。对于梁武帝推行的“罔恤民之不存,而忧士之不禄”的政策,普通老百姓是感觉最深切的。有一次,梁武帝到南郊祭天,一个老人挡住御驾,指责皇帝使用的法律,对老百姓太严,对权贵则太宽,这不是长久之计25。
士族
梁武帝在位期间信用一批原来的低级士族进入秘书咨询机构,以至宰相机构。梁武帝的主要着眼点在于这批低级士族儒学修养、文化素质和统治经验已经或正在超过原来的高级士族,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他们巩固统治。因此,他虽然没有象宋、齐君主那样信用寒人掌机要,但其政策精神从一开始可以说就在鼓励寒微士人和寒人提高儒学修养、文化素质,并把达到标准的吸收入各级政权。除了寒人地位的变化外,梁、陈高级士族的状况也发生极大变化。26梁武帝天监初总结宋、齐两代经验教训,面对现实,实行了官制改革,特别是天监七年,更进一步将魏晋以来的官品九品改为十八班。
经济
农业
梁中大通二年530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州刺史,“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27。郢州的序溪今湖南淑浦,“最为沃壤”,江北如寿春,“地方千余里,有陂田之饶”。雍州“襄阳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28。淮南郡,“姑熟饶旷……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字高薨,阡陌如绣”29。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南方的粮食充盈。同时,南朝政权的粮储也大为充实,国家的仓库,仅首都一地就有龙首仓即石头津仓,台城年仓,南塘仓,常平仓,东、西太仓,东宫仓等,首都之外的大粮仓有豫章仓、钩矶仓、钱塘仓等,“并是大贮备之处”,此外,国家及诸州郡,各有仓库。
梁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横征暴敛,阶级矛盾尖锐。太清二年548年的侯景之乱,使各种矛盾更加激化。战乱长达四年之久,对江南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成为六朝经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江南农业也就走上了下坡路。
手工业
南朝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宋时“丝绵布帛之饶,衣复天下”30。梁时镶嵌金箔的罗,已织得十分精美。吴越钱币志提到织文图案,有“天、人、鬼、神、龙、象、宫殿之属,穷极巧妙,不可言状”。锦的产量很大,梁侯景据寿将反,“启求锦万匹,为军人袍”31。
商业
梁时商业尤盛。输入货物多是象牙、犀角、珠玑、琉璃、吉贝又写作古贝、木棉布、香料等,中国输出货物多是绫绢丝锦等。宋书夷蛮传论里说外国珍货,为富贵人所喜爱,所以“舟舶继路,商商人使使官交属往来”。梁时,外国商船有时一年到来十几批。当时北魏贵族已经腐化,也需要南货南海货供消费,梁就多输入南货在边镇与魏互市,交换北方产品。做交广二州官,很快就致巨富。宋时垣闳作交州刺史,任满回来,带资财值钱一万万。凡作广州刺史,无不暴富,俗话有“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钱”的说法。从官吏贪污的钱数来看,当时中外交易的货物,数量并不小。32
货币
南朝高度发展的经济的特征之一,即货币大量且普遍的流通,同时作为国家征税的计算单位。川胜指出,由于南朝官私均需货币,豪族与商人掌握品质良好的货币,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遂造成货币的二重结构。南朝的衰亡,实与货币的恶性循环流通有不可分的密切关联。由此可知,过去鲜为历史工作者措意的“孔方兄”,实有甚大的研究价值。隋书食货志有一段叙述梁武帝时江南各地域货币计算标准的重要记载:自破岭以东,八十为陌,名曰东钱。江、郢以上,七十为陌,名曰西钱。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本属于南朝齐的皇室。其父萧顺之在萧道成代宋自立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齐明帝萧鸾大杀宗室的过程中,萧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期,“内难九兴,外寇三作”3。萧衍看到齐朝统治已不会很久,已立意取而代之。他在襄阳暗中大作准备“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4。永元二年501年冬,萧衍于襄阳举兵,“是日建牙,出檀溪竹木装舸舰,旬日大办”。因当时齐朝的统治已腐朽之至,完全丧失了民心,故萧衍起兵后“百姓愿从者,得铁马五千匹,甲士三万人”,一时声势大振。萧衍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梁天监元年502年,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齐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
梁武帝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上台伊始,除了将宫女二千赐与将士外,又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又废止东昏侯设立的淫刑乱役,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费,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己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石函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未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才能、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他曾以东昏侯的余妃为后宫,颇妨政事。5
梁武帝萧衍
自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方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拓跋宏死后,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日渐骄奢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了好大喜功、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6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7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经过各方面改革和整顿实力得到相当发展。
梁武帝时,鉴于宋、齐朝的典签权重,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为素族所夺取的情况,为此,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典签,成为有实权的藩镇。8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就是抗衡中央,闹出乱子,也不过是受梁武帝一番家教了事。梁武帝的一片苦心,后来竟导致了皇室内乱,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9梁武帝还认为,东晋是凭借世族大家的支持和维系,国运才延续到百余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族大家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族大家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放纵。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受法律制裁。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在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10。梁武帝也深知这些弊端,但并未加以禁止。
南朝建康平面图
梁武帝后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人民流移逃亡,都极严重。贺琛给武帝上疏指出:“天下户口减落,诚今之急务,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贪残,罕有廉美者。11”这些中肯的意见,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样,梁武帝造就了一个以皇室、世家大族为中心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受到皇帝的宽容,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姬妾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王食”12。可是人民却在他们的盘剥下流离失所,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就是梁朝末年走向动乱和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侯景乱梁
梁武帝执政末年不仅在内政上失误百出,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天监十三年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13但是梁武帝总想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中大同二年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求降于梁。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与高澄矛盾激发,遂投奔他国。梁武帝接纳侯景是出于扩大梁疆域来考虑的。但他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失误。侯景降梁后,梁武帝在大同七年541年冬,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14”结果梁军被东魏高澄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梁武帝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大同八年542年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朝的寿阳。这次战斗,梁朝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高澄见他求和心切,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梁武帝不考虑后果,竟满口答应。侯景知道梁武帝将用他换回萧渊明时,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末一场空前动乱。15史称这次动乱为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
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侄子萧正德防守长江。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台城内的文德殿。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被饿死在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
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穿着罗绮,抱着金玉,伏在床边等死。颜之推曾这样描述,“梁世士大夫……及侯景之乱,肤肥骨柔,不能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卒者,往往而然”16。南朝士大夫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全城饿死者超过半数。曾经多年繁荣鼎盛的建康,经过这次战乱,几乎荡然无存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与萧正德发生矛盾。萧正德密召郡阳王范,要他带兵讨侯景。侯景获得消息,杀萧正德,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杀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废萧栋,将他锁在密室里面。这次索性自己当起皇帝来,称汉皇帝。
政局紊乱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军攻破建康以后,一路向三吴地区进军。梁吴郡、吴兴各有精兵数千,会稽郡有精兵数万,都不敢抵抗。三吴最称富庶,是建康经济的主要来源。侯景军据有三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并掳掠人口,贩卖到北方去当奴隶,致使当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蔽。17大宝元年550年,侯景另一路军破广陵,广陵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大宝元年550年,侯景军一路沿长江西进。大宝二年551年破江州、郢州湖北汉口,逼近江陵。萧绎向西魏求援,割汉中给西魏。侯景军被萧绎击败,萧绎夺回江州和邱州。大宝二年551年,萧绎派大将王僧辩率军东下。陈霸先率精兵三万人助王僧辩。王僧辩军从寻阳出发,舳舻数百里。陈霸先从南江赣水出溢口,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今江西九江北。
王僧辩到了姑孰。侯子鉴率步骑万余人渡南州,在岸上挑战,一面以船载战士在水面进攻。王僧辩命小船全部退走,只留大船停泊于两岸。侯子鉴以为王军要逃跑,争相出击。王僧辩令大船断其归路,击鼓大呼,与侯军战于江中心。侯军大败,士卒赴水死者数千人。侯子鉴仅以身免,只好收集散卒逃回建康。王军乘胜攻占了历阳。这次水战,侯景军受创惨重。侯景听到侯子鉴失败的消息,“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良久而起,叹曰:误杀乃公。18”姑孰成后,王僧辩军向前推进到了张公州,乘着涨潮,进入秦淮河,兵临建康城下。陈霸先见侯景兵多,便令诸将分处置兵,又派弓弩手二千横截其后。侯景大败,逃回建康城。承圣元年552年四月,侯景被部将羊鲲所杀。至此,历时近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才告结束。
先是由萧衍容纳的东魏叛臣侯景在江南作乱,北齐和北周政权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侯景的过程中看到梁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事上也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了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朝江北淮河两岸之地尽失。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了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使得梁朝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丢掉了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之内。
元帝被杀
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19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旋即被杀,年四十七岁。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