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义商 “皇爷,三位义商到了。” “宣。” “草民萧庸\郑拓\赵爽叩见皇上。” 三个人一被刘时敏带进来,就跪地行三拜九叩大礼道。 “平身。” 手指在桌面上咚咚咚的敲着,半响,朱由校才出声道。 “去岁,神祖令徐光启练兵,就是你三人捐赠军饷、物资啊。” “回皇上,正是草民三人。” 听到朱由校的话,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还是身家最多的郑拓出声到。 “不错。” 闻言,朱由校轻笑了一声。 “如此义士,我大明不多啊。”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接着到。 “赐座,看茶。” 待到三人被领着坐下后,都紧张的雅痞,死死的盯着桌面上的茶杯。 “赵爽,你是贩卖铁料的,你这铁,是从哪儿来的啊?” “回皇上,草民在山东有个矿场,铁都是山东产的。” “山东?” 砸了咂嘴,朱由校出声道。 “一年能产多少?” “大概二十万斤。” “二十万斤?量还不少啊。” 手指继续咚咚咚的敲着,朱由校在心里默默的计算。 茶马盐铁,暴力行业,各朝各代,基本官营。 而明朝的官营,等同于没有,全特酿的私营。 朱元璋刚打天下的时候,元末失纲,龙蛇起陆,底层民众朝不保夕,人口损失极其严重。 等到朱元璋坐了天下之后,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休养生息,让老百姓缓一口气。 当时他的很多政令,在后人看来是极其愚蠢的,但是在当时,是最合适不过的。 洪武十五年王允道上言,恢复元朝时,磁州临水镇的官方冶铁所。但是朱元璋说: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 这个磁州临水镇的冶铁厂,元朝稳定时期,一年的产铁量是百万斤往上。 然后,这位叫做王允道的仁兄被廷杖后流放到了海外,大概是给送到了爪哇岛。 看过户部的奏报,朱由校记得万历四十七年的铁课收入为。。。四百六十万斤,折合两千多吨。 这点儿够谁用啊? 朝廷要用铁没有咋办?向民间扑买,用粮食或者银子去换。 这破事从永乐年间就开始了。 “朕现在需要伱们帮朕一个忙。” 停下敲动的手指,朱由校接着说道。 “要铁两万斤,煤炭一万斤,米一万石。以及冬衣一万套。你们能拿的出来吗?” “这?” 听到朱由校的话,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上次三个人捐赠,哪是良心发现,捐的不多。 但这次,皇帝要的东西这有点儿多,这是要三个人把老底搭进去啊。 “放心,朕不白拿你们的。” 拿出了锦衣卫给自己收集的市面上东西的价格,朱由校出声到。 “现在市面上,铁百斤四钱,两万斤也就是八千两银子,煤炭百斤三钱,一万斤就是三千两。米一两一石,就是一万两,行吗?” “这。。。” 听到朱由校的话,三人对视了一眼,放在桌下的手忍不住掐算了几下,这个价格,他们不会亏,还有的赚。 “可以。” 三两下盘算清楚,三人几乎同时说道。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转头看向了郑拓。 “一万套冬衣,要求上衣下裤,用棉十斤,另外还要有皮靴、帽子。皮靴不管是猪皮、羊皮,哪怕是狗皮的都行,但里面一定要有夹毛。” “这。。。” 闻言,郑拓忍不住出声算道。 “现在每斤棉花十文,十斤就是一钱,算上布匹、工钱,每套冬衣,加上皮靴帽子,成本得有个三钱银子。” “市面上的话,一般要六钱左右。” 闻言,朱由校的眉头挑了挑,现在九边士卒的月饷也才八钱,这一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件衣服,这不知道是东西贵还是士兵工资低。 想来是士兵工资低了。 “一套,朕给你算四钱,让你也有的赚嘛,这样才能长久。” 笑呵呵的说了一句,朱由校滋溜了一口茶水,脸色一沉说道。 “不过,朕给你们面子,你们也要给朕面子,要是让朕发现你们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哪可就不单单是掉脑袋的问题了。” “草民不敢。” 闻言,三人连忙低头作保。 “刘时敏。” “奴婢在。” 听到朱由校喊自己,刘时敏连忙出声到。 “去把下面上来的贡茶,给三位各拿上一斤。” “草民谢皇上赏赐。” 闻言,三个人连忙谢恩。 “把事情给朕办好了。待事成之后,朕赏你们一个天大的恩赐。” “草民一定倾尽全力,为皇上尽忠。” 听到朱由校的话,三个人又是连忙保证。 又鼓励了三个人几句,朱由校端茶送客。 看着三人离开,朱由校心里琢磨着。 这还是要大力发展宫有制经济啊。 求推荐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