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灵异小说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9章 立辽东转运司

第69章 立辽东转运司(1 / 1)

 推荐阅读: 乔若星 异常妹子见闻录 造化长生:我能具现无尽天赋 全职法师之魔法天赋 楚萤真千金重生 反派魔尊:女弟子都是冲师逆徒 小夫人一身反骨,大叔乖乖臣服 重生八十年代,开局上山狩猎 我当出马仙的这些年 绝世小神医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69章立辽东转运司 十月初十,癸未日。 “陛下,臣已查清京城各府库,初步核清,账面亏空折银一百三十六万七千四百两。” 拿着一本账本,毕自严站在朱由校的身后报告着。 在他的旁边,还站着户部尚书李汝华。 “南直隶呢?” “南直隶。” 闻言,毕自严闻言咂舌道。 “南直隶上报的账本,臣初步估算,有五成都是假账。” “那就先放着,养案。” 闻言,朱由校拍了拍屁股,从地上站起。 “南直隶牵扯太多,且轻易动不得,现在就先以北直隶为重点吧。” “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躬身道。 “朕方才登基,对南直隶不好动。南直隶其他各部暂且不说,光是南京户部的权责,就有掌管盐科、黄册以及南直隶的税赋,同时还代管浙江、江西、湖广三省的赋税,大明一半的钱粮都要在南直隶走上一遍。” “手上过的肉多了,难免不会留下油水,朕让科道官员先去查查,能查的出来什么最好,查不出来,等到时候一起处理了。” “朝廷钱粮之事,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无非就是加税,但辽饷已加三次,再加,就是逼着老百姓造反了。” “臣附议。” 闻言,李汝华连忙道。 “如今辽饷每亩已至九厘,以京城为例,一亩上田,一年能产原粮三石,扣掉打谷、磨面损耗,能落两石已是天幸。按照一石粮一两银子来算,已近二十税一。” “若是再算上徭役、丁口以及一些私加的苛捐杂税,百姓实是难以糊口。” “看看这个。” 朱由校从袖子中拿出一本奏章,让小太监交给李汝华。 这是杨嗣昌的关于淮北闹饥荒的奏报。 直入通政司,进内阁,而后就到了朱由校的桌案上,没有经过户部。 “南直隶有奏报吗?” “回皇上,并没有。” 翻开杨嗣昌的奏报看了看,李汝华紧皱眉头。 “想来,南直隶暂且能控制形势,故此暂未上报。” “能控制,就不上报了吗?淮北闹饥荒,居然要户部江西司主事进京路过时,朕才能知道。” 闻言,朱由校冷哼一声。 “传诏都察院,让他们派遣去南直隶的人,顺便去淮北给朕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奴婢领旨。” 闻言,刘时敏连忙吩咐人写条子。 “陛下,如今度支司虽分户部钱粮之权,然部事纷杂,难免有所遗漏,臣请立新饷司,专理辽饷之事。” 见到皇帝对南直隶的事情定了性,毕自严又拱手道。 “新饷司?” 闻言,朱由校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饷司,通俗的说就是掌管军粮的部分。 而新饷司,则是明末特意成立,为辽东提供物资供应的部门。 “饷司为军用,往辽东转运物资,以新饷司为名不妥。” 朱由校摇了摇头,道。 “朕记得,赵宋之时,诸道置转运使,专司转运各道租税以供国用。如今辽东物资匮乏,需要大批物资北调,就依前朝之例,设辽东转运司吧。” “至于品级,就定正四品吧。至于人选,就这个杨嗣昌吧。” 说着,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 “转运司之职,乃为朝廷与地方沟通物资之所在,官衙就放在何地、属员给多少,这些事情,就由你们两来定吧。” “臣等遵旨。” 闻言,毕自严与李汝华拱手道。 “辽东如今缺少的不是银子,而是物资。这个杨嗣昌,进京之后,让他到南海子来见朕一面,有些事情,朕要当面与他说一说。” 说着,朱由校示意刘时敏在备忘录上记下这一条。 “方才,说到开源节流。” 示意两人平身,朱由校继续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田税,是能不能再加了,要加,如今也只能加杂税银了。” “但朕对大明如今杂税是如何收的,并不清楚,李爱卿回去之后,将杂税之事,给朕列个条陈,呈上来,朕要看。” “臣领旨。” 闻言,李汝华拱手道。 挥手示意两人离去,朱由校翻开毕自严呈上的奏本,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唉。” 看了半响,朱由校将奏本丢到一边,让人将上次的黑板拖了出来。 要加快进度,将中央朝廷部门从顺天府剥离出来。 明朝的中央朝廷侵占了太多属于地方官府的权责了。 “朕让周应秋出题,他出好了吗?” 写写画画一会儿后,朱由校突然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周尚书还未回应。” 闻言,朱由校皱了皱眉头。 五天了,出个题这么难的吗? 这阉党狗头的办事效率也不行啊。 “准备宣纸,给朕把《到任须知》拿来,再拿本《算经》、《大明律》来。” “是。” 闻言,刘时敏连忙去让人去准备。 坐在龙书案前,朱由校瞬间就想起了上辈子作为一个考公党的痛苦回忆,而后连忙甩脑袋将那种感觉丢出去。 “咱是出题的,不是做题的。” 安慰了一下自己,朱由校提起笔开始在身前的纸上出题。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目前,他需要一批低级官员,所以文采就不考了,只考实用技能,分为律、政、算三部分。 律,判案。 政,行政。 算,算账。 每部分二十道选择题、二十道判断题,二十道应用题,最后再加一道论述题。 整张试卷采用分数制,而不是科举常用的等级制。 肯定会有人哔哔,说什么,分级制比分数制要好。 别闹,分级制在中国存在老早了好吧。 大明科举阅卷官在批阅密封试卷时,会根据自己的标准评定等级,画上圈、尖、点、直、叉五种标记,这难道不是分级制了? 笑话。 从书中随便翻抄出了十几个例子,按照前世做题的样例转换成题。 两个时辰,朱由校就弄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张试卷。 看着卷子上自己费尽脑汁弄出来的题,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去找几个会写字的太监,让他们按照朕的排版,将这个抄录一遍。” “抄录出来之后,给朕拿来。” “然后,明日让内阁辅臣、六部九寺的主官都到南海子来。”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躬身道。 他这个小主子又整什么幺蛾子。 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