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初唐小闲人 > 第260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第260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1 / 1)

 推荐阅读: 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斗罗:被迫成为反派的我开始自救 人在超神,从名场面签到开始无敌 我在完美掌天罚 斗罗:抢唐三气运就变强! 普法直播:我真不是罪犯教父啊! 钻石王牌之魔王驾到 斗罗:听劝后,我变成了神明! 列车求生:全球极端气候 重回1983狩猎兴安岭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一场奇奇怪怪的宴席,饭一口没吃,地收获了一百三十万亩。 李让忽然觉得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谁能想到他费尽心思搞不定的难题,李世民只是略微出手,江南士族就屈服了呢? 当然,惊讶归惊讶,对于江南士族的选择,李让还是能理解的。 他也能想明白其中的关节。 还是那句话,江南士族终究是骄傲的。 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回归朝堂,只是时间上的早或晚而已。 现在李世民主动伸出橄榄枝,并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两情相悦狼狈为奸。 反正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干掉北方士族,独霸天下! 有道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朝廷和江南士族搞到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李让一开始觉得此事很难,只是因为他是单纯地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换位思考一下,以李让如今的身份地位,要是有一个小屁孩跑到他面前跟他说能带他发财,他大抵是不会信的。 但如果那个小孩身后站着全球首富,李让只会认为那个小孩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弟弟。 现在李让扮演的就是那个小孩的角色。 就算江南士族打心底认为李让是个黄口孺子,但李让身后站着李世民,那他们就必须把李让当成亲兄弟来对待。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不明着告诉他江南士族已经投效了朝廷。 李让现在也能够想通。 首先李世民的恶趣味肯定占据了一部分原因,他就是想看着李让来江南出丑。 其次就是和保密有关。 李让离开关中,一直到进入江南的地界这一段路程,谁也不敢保证世家会不会丧心病狂地派人掳走李让。 众所周知,李让虽然不是个软骨头,但要说他的嘴有多言也不见得。 要是让世家提前洞悉了朝廷的一些秘密筹划,难免功亏一篑。 而李世民为何非要李让离开关中之后才发动,那就更好理解了。 李让离开关中,必然会有人按捺不住仇恨对他下手。 但很多时候,仇恨是可以为利益让路的。 当利益受损的时候,谁还有功夫顾得上来找李让的麻烦。 可以说李世民的全盘布局,堪称是一举两得,既对全盘的谋划进行了保密,在关键时候打了北方世家一个出其不意,又解决了潜藏在暗中准备针对李让的威胁。 李让在朝主张袁谢四姓的主事人行礼之时,心里面也将李世民谋划猜了个七七八八。 至此,李让心里面的许多疑团也有了答案。 比如李世民为何非要把身边的护卫换成几个异族人,比如李世民为何要李道宗去清查渭州的田亩田册,再比如李世民为何非要给他安上一个扬州别驾的名头才放他来江南。 将护卫换成异族人,是因为异族人不容易被收买,就算被收买了也很容易甄别。 清查田册,目的和李让来江南的目的一样,都是在为最坏的打算做准备。 而让他来江南,与其说是让他来做说客,不如说是让他来避祸。 纵观李让来到大唐之后这短短一年半时间,李世民针对世家门阀的策略基本上都是李让的手笔。 可以说李让已经成为了李世民挥向世家门阀最锋利的一把刀。 当局势进入白热化之时,世家最先要折的便是李让这柄刀, 他们不可能放任李让源源不断的为李世民提供各种新点子,要是那样的话,就算世家门阀是神仙下凡也顶不住。 将李让打发到江南避祸,李世民便不用再为他的安危分心,可以安心应对世家门阀的反扑。 所以李让来到江南,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还可以依靠江南士族的消息渠道,将各种针对世家门阀的点子传递给李世民。 想明白了这些弯弯绕绕之后,李让心里对李世民其实也就没有那么怨了。 正事谈完了,宴席便回归了宴席的本质。 江南士族再次统一战线,开始共同“针对”李让。 而各家代表所敬的酒,李让自然也不可能不喝,不说别的,就看在那一百三十万亩土地的份上,这个酒李让也必须喝。 当然,李让也没有忘记他还有正事要办。 所以不管哪一家的代表人找他喝酒他一律是浅尝辄止,给足面子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余地。 终于,酒足饭饱,李让也在陆德明的催促之下,让亲卫将他从关中带来的家伙什送进了明堂。 是的,他要表演茶道。 雅的东西,李让一概不会,唯一能唬人的,也就只有他脑海之中那些还未问世的诗词名句,以及他剽窃而来的半吊子茶道。 今日他表演茶道,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陆德明,另一方当然也是存了打开茶叶在江南的市场的心思。 江南士族是什么,那是雅的具象化。 王羲之、顾恺之、谢安、陆探微、张僧繇这些江南士族的代表性人物,哪个不是大雅之人。 有道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配佳人。 既然江南士族是雅的具象化,那茶叶这种大雅之物,配江南士族岂不是相得益彰? 李让开始表演,场中宾客下意识的摒住了呼吸。 李让的茶道,陆德明进门时提过一嘴。 孔颖达和老李纲两位老夫子对李让茶道的评价,更是早就让大唐士林津津乐道。 如今整个大唐的读书人,谁不想一睹李让的茶之真意。 今日,他们有幸得见,自然是不敢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 而李让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行云流水的动作再加上他脸上肃穆的表情,几乎刹那间便营造出了一种出尘之感。 以至于让明堂之中的众人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心中莫名生出李让莫不是谪仙临尘的错觉。 李让以快而不乱的速度,在短短半炷香之内便完成了一系列步骤。 八个琉璃茶杯装满了透亮的茶汤,被席间伺候的侍女端到了八家代表面前。 陆德明率先接过茶杯,放在鼻尖闻了闻香气,先是抿了一小口,旋即闭上眼睛,脸上露出回味之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