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好奇的说道:“小王爷……皇太孙殿下在北平的改革,因为北平的社会结构很简单,所以有了大量的工人以及新军户,恐怕南方不太行。”
就如大片井制度。
南方好几千万人,军户才多少人。
反之。
北平军户比例高,大片井制度虽然有阻碍,但并不算难以推动的变革。
无论是条件和社会风气,都不可同日而语。
“新戏和新曲是北平精神文明的高度,人心各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朱高炽说道:“通过新戏和新曲,让人感受到北平的精神文明,吸引那些向往的人。”
金忠明白了,于是看向朱棣。
朱棣沉吟片刻,考虑其中的得失。
“拉拢一个人,就少了一个人反对,拉拢的人越多,那么思想的松动就越大。”
金忠帮助朱高炽说话。
朱棣点了点金忠,内心颇有些感慨。
在皇宫的岁月,儿时的点点滴滴逐渐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日。
当年啊。
大哥和父皇也是如此吧。
父皇的臣,也是大哥的臣,他们几兄弟私下里不知有多羡慕。
如今物是人非。
突然间朱棣发现,好像自己的臣也是儿子的臣。
朱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愉悦。
“你皇爷爷前几日让咱告诉你,伱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咱考虑了几日。”
“算了……”朱棣摇了摇头,“你去做吧,为父跟你兜底。”
朱高炽笑了。
这才是他信任朱棣的原因。
无论自己怎么想,朱棣是把自己当做亲儿子的,所以朱高炽对于朱棣没有防备。
他的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深度融入燕王系。
所以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在北平的发展一路千里,无人可以阻挡。
但换个角度来看。
朱棣在他构建的组织中,有天然的底蕴,超凡的存在,对于朱高炽是很危险的。
七年来一直追求极致安全感的朱高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朱高炽知道。
现实比传闻更夸张,如何防备都不违过。
但是父子啊。
朱高炽早已经把朱棣当做了自己的父亲,更把徐氏当做了自己的母亲。
不久。
徐氏以及几位小姐,还有郭彩莲母子抵达了京城。
而随着朱高炽的命令。
北平各大机构开始搬迁。
首先是调研司。
以及调研司下面的各研究室,包括社会理论研究室工农人口分配项目组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的小组等。
然后是军户经济合作社总部,铁道总部。
不过铁道运营总部还是留在北平。
因为目前铁道的里程主要在北方,所以铁道运营总部需要留在北平。
文工司,工业计划部,工民联合部……
粮票发行银行留在了北平。
其余粮票银行开始在京城设立分部。
但是遇到了大难题。
京城地贵啊。
和北平不一样,北平城外有大量的荒地,而京城的周边可没有一寸空地。
更不提京城内,那是寸土寸金。
和最初北平的土地价值不大完全不一样,京城的土地价值太高了,最后经过讨论,选择了离皇宫一百里外的淳化关。
朱高炽听着工程部掌柜的马林的报告。
淳化关在后世,随着南京的扩张,成为南京市区的街道,如今的大明属于卫所所在地。
既然取名为关,自然是京师的门户所在。
京城的防御布局,是层层外推的。
不过朱高炽顾不上,各大机构搬来京城,总不能连落脚地都没有吧,这可不是建造几栋楼房就能解决的问题。
于是朱棣去找朱元璋。
“拆了淳化关?”朱元璋不可思议,“历来都是在京师周遭修建关隘,你们倒好,反而要拆了。”
“北平连城墙都拆过。”
朱棣苦笑。
“而且淳化关也不会拆,拆的成本太高了,不过会划入新城区,失去了防卫作用。”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提醒了一句。
“京城可不是北平,防备之心还是要有的。”
多少人心里还不服气呢。
朱元璋忍不住想到。
大孙子防人之心甚重,可有时候又有些想当然了。
到底是朱高炽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朱元璋想了想,最后没有拒绝,一座淳化关而已,他还是舍得的。
有了朱元璋的首肯,京城由中华重工工程部承建的第一座新城区,规划在了淳化关。
也是第一个大基建计划。
从各支部调工人以及工具和机器,各组织支付建造资金,闻风而来的还有各大商行。
“小王爷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张薄在北平说道。
话说的好听。
北平的商行没有傻子。
京城的第一片新城区,那必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抢到就是赚到,各大商行都要在新城区抢位置。
新城区的建造资金,并没有缺口。
“建造如此大的一片新城区,反而还能有进项?”朱元璋惊讶道,“建十个新城区,岂不是数百万的银子都有了?”
“第一片新城区,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后面的新城区恐怕就要市场的发展,才能诞生新的需求。”
朱棣解释道。
他在北平的那些年可不是白过的,对于工业发展的理论,多少还是有些了然于心。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cc/yt99858/376573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