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笑着说道。
大明的强盛辉煌,百姓们安居乐业,乃至必须避免让中华文明再一次陷入黑暗时期,进入大倒退,就是他的责任。
既然不愁吃喝。
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正如一本书上所言,死的时候,自己不要后悔,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白过。
陕西与河南。
自古的中原地区,汉人的发展根基之地,人口最昌盛的地带,到了明朝建立时期,两地各自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口。
这就是所谓的后世部分人要奉辽金为正统的代价。
无知必然是可怕的。
随着明朝建立三十五年,人口开始了大恢复,而人口的生存又需要大生产。
乡村的土地上。
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始教授地方。
“在垄上,垄与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垄的土地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高度差根据作物的不同而不同。”技术人员仔细的制定标准。
北方不光是人口衰败,各项文明也衰败,包括种田的技术。
虽然从南方迁移回了大量的人口,可是每个地区,乃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
技术人员带来了统一的标准,并且告诉农夫们,为何需要这样做的道理。
虽然并不能提升技术,但是可以提高下限,让不少的做错的农夫,掌握最有效的种植方式,避免无谓的浪费。
“首先,这么做可以保证每株庄稼独立成长,互不干扰,而且诸位在给庄稼除草和间苗在沟里走,不会踩伤庄稼;其次,便于庄稼之间通风,不会腐烂。”
“更重要的是,这样便于灌溉。”
“我们去南方田地里实验时,那里的水田很多,水田的四周是一尺高的田埂,田埂外有水沟。”
“当天气干旱时,当地的农民将田埂挖开一个小口,田埂外水沟里的水就会流进田里,迅速流遍垄之间的沟,然后渗透到庄稼的根部,不需要给每一株庄稼浇水,节省了大量的劳力。”
“当天降暴雨时,田里的水保持在庄稼两边相对低洼一点的沟里,庄稼的根就不会被泡烂。这样,除非大旱或者大涝,诸位的农业收成都是有保障的。”
“更绝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具体到每一垄土地,实际上是轮流修耕,可以保证地力。”
听到年轻的技术人员们的介绍,年老的农夫忍不住嘲笑。
种田还需要这些个后生们来教不成。
讲的不也是他们在做的事情么。
无论每个农民心中如何想,在大量技术人员的下乡过程中,大明的耕田,逐渐靠向了统一的标准方向,哪怕只提高一成的产量,也是不得了的数字。
山西的限煤令放开后,各大煤矿商行涌入。
乃至金州的的阉工,工人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之多,在辽东铺设了条条铁道,修建了密布的水利灌溉工程,以及开拓出无数的良田。
他们开荒中挖出的参天大树,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金州,经过前期的工艺后,送到船坞成为大船的龙骨,制造出一艘艘的大帆船与蒸汽轮船下水。
黄海与渤海的海面上,络绎不绝的海船。
沿着近海的海航线去往山东码头,达到最终目的地的上海。
“快让开。”
金州蒸汽机工厂。
新制造的铁车,车头挂着巨大的圆锅,下半截烧的是煤,上半截烧着水,圆锅头部一条蒸汽管道连接到后方不大的活塞缸。
活塞缸安置在前轮上方,通过传输的动力,上下运动的传统部件,带动前轮走动,三个一人高的铁轮转动了起来,轮子上面是木铁板。
一名技术人员费力的扳动铁杆,通过杠杆原理,让刹车片紧紧的贴住铁轮,靠着摩擦力停车。
巨大的惯性,让铁车仍然撞到了墙上。
技术人员最后的关头放弃了制动,跳下了铁车,逃过了一劫。
墙壁倒塌,压坏了圆锅,留下了一地的狼藉。
周围的工作人员纷纷赶了过来。
“没事吧。”
“没事。”
技术人员苦恼的说道:“转向部件不行,制动部件也不行。”
“不要紧,咱接着试。”
金州蒸汽机工厂财大气粗。
在朱高炽的指示下,地方上多少带了点政治任务的意味,工厂不计利益得失,进行了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虽然这次仍然失败,可人们已经看到了曙光。
不久。
第二辆蒸汽机货车,由金州蒸汽机工厂发明了出来。
该蒸汽机货车长二十一尺,宽七尺,有三个车轮,采取了铁架木框结合制作的车轮,行驶速度高达每个时辰三十八里的速度,可以牵九千斤的载重。
获得了朱高炽亲自点名,要求送到京城进行参观。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cc/yt99858/379905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