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满足一百万,甚至更多修建奴儿干铁道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当下的大明拿得出来,除了国内的粮食,还有南洋的粮食,可以通过国内的铁道,低成本的运输到东北。
南洋的气候环境,加上大明人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大明不缺粮食的底气,哪怕还没有获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既然阉工可能不够,那就加上高丽。
谁让高丽自己内战起来了呢,否则高丽稳定的情形下,也只能满足大明商行在高丽的人力需求,至于从南洋调人到奴儿干,不是朱高炽不愿意做,而是死亡率太高。
高丽人和倭国人都耐寒,修建奴儿干铁道最好的人力,又有辽东使用阉工二十年之久,具备极其成熟的管理体系,这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
金州的工业,北平的工业,加上奴儿干都司的河流运输,前期所需要的运输、工业物资都具备了条件。历史上,洪武朝使用的是奴儿干的河流,建设了吉林船厂,通过各江与奴儿干各卫进行补给。
天气寒冷,有“不怕”冷的高丽和倭国人。
前期道路不畅有高度发达的江河。
最主要的是粮食富裕。
朱高炽拿定了主意,多余的粮食,因为保存期不长的原因,留在仓库里也是腐烂,把粮食拿出来消耗,不光不浪费粮食,又为大明的未来提供了光明的道路。
“高丽流民遍地,民不聊生,太不文明了,作为上国,大明不能袖手旁观,坐视无辜百姓惨死,所以大明必须要伸手。”
朱高炽缓缓的说道。
一旁的朱高燧牙酸了起来,他跟大哥一起长大,大哥什么为人性格,他难道还能不清楚,大哥说的话要反着听。
不了解大哥的人,会因为大哥左一个道德,右一个文明,被忽悠的晕头转向,真要是信了大哥的那一套,下场绝对会很惨。
可奇了怪啦,人们还就被大哥迷惑的五迷三道,一直没有人反思。
姜宾知没有朱高燧的想法,大明就是这么文明,太子殿下说的没错,静静的等着太子殿下的下文。
“我准备成立奴儿干铁道工程部,以工赈灾的方式,从高丽吸收流民,在奴儿干修建铁道,促进奴儿干的开发工程,各得其利。”
以工赈灾可不是美国发明的,中古自古就有。
在《管子·乘马数》一书中,就有管仲对于国家遇有大旱大涝之灾的言论:“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遇上大旱大涝的灾年,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务农,生计没有着落,则可以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楼台,雇佣那些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猪狗都养不起的穷人以做工为生。
所以有的时候,修建宫室台榭,不是为了君王观赏享乐,而是实行国家投入建设以恢复民生的经济政策。
这就是后来所谓工赈的办法。
由于其具有“一石三鸟”之效,在灾荒赈济或公共事务中具有节省政府财政支出,防止凶年流民、盗贼产生等好处,为统治者所青睐。
不过呢,首先是经济要稳定,否则就算知道做法,官府也承担不起,所以王朝末期,因为经济崩溃,导致有工赈的办法,也无法解决流民的问题。
姜宾知眼睛一亮,太子殿下的法子,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高丽南王经过这次的灾难,巨大的打击下,很难再保持原来的态度,就算想要坚持也无能为力,臣认为可以联络南王,由大明商人们出手招募所有的流民,断绝流民军的根基。”
“大明商人们也能借助这个机会,加强他们在高丽南部的影响力,朝廷不但保持了高丽的局面,不让高丽南部因为流民军自立,有脱离朝廷控制的态势,又能稳固大明在奴儿干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三得。”
果然是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很轻松,朱高炽露出赞赏的眼神。
——
原来的高丽都督谢贵病逝了,协守兵团解散,如今的高丽都督是周兴,原广宁的将领,朱棣还是燕王时,因为争夺辽东的军权,发生过冲突,曾登门王府,后来彻底归服。
周兴得到了朱高炽的旨意,带着三千大明士兵,与大明武官指挥的一万高丽中军,控制住了京畿道和江原道的最南部地区,不让流民窜入。
高丽国王李芳果也见到了大明的使臣,得知太子殿下的决定,要帮助高丽的宗室。
李芳果虽然痛恨李芳远,可也不愿意流民打败了弟弟,流民给了弟弟大的教训,李芳果很满意,可要是流民打败了弟弟,并获得了三道,就该李芳果坐立不安。
既然大明支持高丽宗室,李芳果全力支持,可是晚上又睡不着觉,担心大明会不会与弟弟和好,威胁到自己的王位,又忧虑了起来。
李芳远也很快见到了大明的商人们,他们带来了太子殿下的要求,李芳远的地盘,一半失去了秩序,特别是军事重地茂朱的失陷。
不光忠清道的粮食运不来,现在连庆尚道的粮食也被阻断了,又担心两地的粮草落入流民军手中,越发壮大了他们的实力。
因为欠缺粮草,手里的军心不稳,无法集结兵力,焦头烂额的李芳远,无能为力之下,只能答应大明商人们的要求。
高丽最有粮食的不是地方的两班阶级,而是大明的商人们。
大明商人们高兴的支援李芳远两万石的粮草,解决了李芳远当下的急迫,李芳远得到了粮草,立刻向军士们补发了部分的军粮,暂时压下军队的不稳。
不久后,高丽南部秩序稳定的地方,大明各大商行不限量的招人,提出了一日三餐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贫民加入。
永乐十二年九月。
高丽南军毕竟是正规军,组织力高,不是短期的流民军可比,南军故意退败,先败后胜,攻克了流民军,取得了大胜,扭转了高丽南部的局势。
朝廷大军节节胜利,而流民逃亡越来越多的局面下,流民军土崩瓦解,最后被围困回砺山,这次没有了意外。
此时朱高炽,早已离开平安都司两个月之久,去了奴儿干都司,接见了各地上百位大明的土官们,达成了许多的一致。
修建铁道的前提是稳定。
无论是塞南行省,又或者塞北地区,还是交趾,西部七省,南洋等,皆是先稳定后修建。
南洋除了老挝等地,其余并不算稳定,所以朱棣要南下。
朱高炽与各部土官维持了紧密的关系,大明工局各组织,与铁道工程部联合成立的奴儿干铁道工程部,也在永乐十二年九月成立。
辽东铁道、奴儿干铁道、西部七省铁道、南洋铁道、国内各大铁道。
煤矿、铁矿、炼焦、冶炼、冶铁、煤油、氨水、蒸汽机、锻造机、高炉.一个产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催生诸多的行业,例如炼焦催生出来的煤黑、煤油、氨水,也就是化肥需要的主材料,带来的化工业等等。
工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军户们的粮食有了去处,大明的商品内销外销畅通无阻。
那些因为技术限制和时代局限性,高危低效的行业,由阉工和战俘们代替,整个社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大明的人口再创新高。
永乐二年的人口为一亿零五十三万六千余人,当初的许多少年已经长大,开始成家立业,第二次的婴儿潮拉开了序幕。
永乐十三年春。
旧年的大明人口经过各地统计上报后,加上西部七省、平安都司、咸镜道都司等边地,得到官方认可,获得大明籍的人口,为一亿三千九百二十九万二千余人。
非大明籍的人口,最多的人数在西部七省,其次是占城。
例如原帖木儿汗国的人口大概有两千八百余万,一分为二,大明控制的西部七省,大致有一千数百万人,得到大明认可的,这么多年下来,也不到五百万人。
“壮哉,大明恢复中华文明五十年!”
“伟大的大明。”
“五十年来的丰功伟绩。”
“皇帝陛下万岁,太子殿下万岁。”
大明各地在朱高炽返回京城的第二个月,下面的人有组织的爆发了热烈的活动,街道上挂满了条幅,各家商铺门前放起了鞭炮。
舞龙舞狮,八仙过海,花船游街。
从奴儿干地区收购毛皮的皮料铺子,在门口挂起了全店五折的劲爆消息,吸引了街道上的人流,商店内的商品一销而空。
人们穿着皮衣,棉衣,毛料等各色料子的新衣裳,女孩子们头上戴着各款式精美的头饰,脸蛋上扑的白粉白粉,鲜艳的服色,衬托的越发美丽活泼。
“周员外,祝您家生意昌隆。”
“好好好,同喜同喜。”
巷子里。
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来恭贺巷子里的商人,老者与子弟满面笑容,和气的站在门口,与每位街坊打招呼,送上他的红包,红包里封了一角钱,出手大方。
巷子外车水马龙。
人山人海。(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cc/yt99858/389275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