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如意的卖水生意如火如荼。 人是很情绪化的,大家都围着一个卖水摊子,后面来的也都不由自主围上去,然后被情绪一推,都要花一文钱买水喝,自己喝了还不够,急忙要推自己身边的人一起用用那漂亮极了的碗。 一天下来苏如意进镇子去挑了好几趟水,回来的时候总有人在等着。 旁边的老妇人只卖出了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的水。 到下午那会儿老妇人脸都绿了,嘴角险些垂到下巴之外,嘴巴里面一直在叽里咕噜,虽然听不清在说什么,但估计骂得很难听。 瞅着时间差不多,太阳虽然还挺高,但来镇上赶集的村民大多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 苏如意把最后两桶水卖完,把两只碗收拾起来,挑起空桶。 “大娘,那我就回去了呀。” 大娘:“……” 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可恶!这是杀人诛心啊! …… 苏如意寻思着跟胡郎中请个半个月的假。 现在那些功课自己都会做,就是练习扎针,熟背经络图,这些没有师父在身边她也可以完成,自己不是小孩不需要师父在旁盯着。 每日卖水自己可以趁着空闲学习。 正要去找胡郎中,人家先来了,从袖子里面掏出一卷书潇洒地丢在桌上。 “师父?” 苏如意道。 胡郎中面色严肃,“你们家买卖的事情解决没有?” “还没有,还需要一些时日。” 胡郎中点头,又摇头,心里叹道,哪有这么当人师父这么做人徒弟的。 果然那十两银子不好挣,人家是想着办法跟师父多学点本事,自己是想着办法往徒弟脑子里面多装点东西。 胡郎中:“从今日开始我每日教你识几个字。” 张氏正在院里忙活听了心中大喜,胡郎中要教如意识字啊?这是天大的好事! 急忙跑着去给胡郎中端了水来,又吆喝家里的孩子到别处玩去,她们家是懂礼数的,人家胡郎中只说教一人,其他人围上去偷听偷学那是不懂事。 “如意,你可要好好学,认字是大本事!家的事情你别操心,我去做!” 张氏眼中有光,叮嘱了儿媳妇一声,便去了灶房。 苏如意看看桌上的那卷老书,来这个世界她还没有接触过书籍,但街面上那些店铺的牌匾就知道,这里的文字和自己前世那些还是相通的,虽然有些字有变形,但连猜带蒙八九不离十。 这卷老书的封皮上写着《脉息杂志》四字,是和她所学的针灸相关。 她拿起书,小心打开,里面的字自己果然也可以看懂个八九分。 “坐吧,我今日先教你十个字,你自己下去要会念会写,我日日要抽考一次。” “谢谢胡叔!” 苏如意道,不敢暴露自己其实会认字的事实。 胡郎中的想法很简单,自己一个大男人不能一直追在一个女人后头教学,尤其是落雪之后,大家都闲在屋里,那么好的时间不学习怎么行? 那就教学她念字,自己这个师父不在的时候,自己对着书学。 认字不容易,但是苏如意是个聪明的,应该会学得快一点。总之,能学多少是多少。 他拿过《脉息杂志》翻看第一页。 “今日就教你这本书里的前十个字。” 这本书的前十个字并不简单,若苏如意真的没有基础恐怕会学到哭。 好在她有,且这十个字都是她认得的。 虽是这样,她还是跟着胡郎中一遍一遍地念,认真听胡郎中解释字义——人家一个老人家教得如此认真,自己认真是基本的尊重。 当然,也是有收获的,同样字出现在不同的文化领域有专属于这个领域的释义,字是相同的,但意义有着微妙的区别。 后面光线暗下来,张氏赶紧点了两盏灯放在桌上,生怕二人看不清。 在别的时候,她可舍不得那点灯油。 刘翠儿和李宝珠在天色完全黑下去前回来的,心情依旧不大好,跟去的大郎也不似以前那么活跃。 一进门看到院子里两个人点着灯在念书,急忙将自己的情绪收敛起来,轻手轻脚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胡郎中站起来,看看天。 “这些日子你先忙你们家的事情,有空闲了就回忆回忆功课,我方才教你的十个字,明日傍晚我过来考你。” 说着要走,张氏从灶房冲出来:“胡郎中,这些你拿回去吃!” 她手里的小盆里面放着几个煎鸡蛋,金灿灿的,很香。 农家人煮个鸡蛋吃就很奢侈,更何况是煎鸡蛋! 胡郎中有些受宠若惊,急忙推辞:“太多了……” 拿着!”张氏不由分说将盆子塞进胡郎中怀里。 胡郎中脸上的严肃表情一扫而去,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那给我盖上一盖吧?” 走出去遇到村民就不好了。 那边刘翠儿急忙把纱布送过来,,折叠一下盖在盆子上面。 苏如意把胡郎中送走,看到婆婆喜气洋洋的脸庞,不由打趣:“娘,你何时变得这么大方了,点灯都要点两盏,送人鸡蛋还要用油煎出来?” 张氏白她一眼:“少贫嘴,人家胡郎中是好师傅,油给你教医术,又教你念字!以前你男人念书的时候,从不见有先生起早摸黑地跑到屋里给他教!” 苏如意:“花了十两银子呢!” 张氏:“我想了,你说得对,那十两银子该花!” 她扭头对刘翠儿和李宝珠道:“你们以后都对人家胡郎中恭恭敬敬的,不许心疼给人家的东西!” 刘翠儿急忙道:“不敢,娘,我们知道。” 给人家东西自己心疼也是默默在心里疼一下,也清楚那是该给的,从不敢把心疼和舍不得放在脸上。 李宝珠点头:“娘,我也知道。” “先吃饭,还是先盘账?” 张氏看向苏如意。 “先把账盘了吧。” 就是数数钱的功夫,花不了多少时间。 今天鸡蛋饼依然很凄惨,靠着黄金饼撑着,拿回来不到四百文。 “现在忙碌算是人多的时候,在等些日子,去镇上的人就更少了,要不是那老头,我们一日可以拿回来五六百文呢!” 刘翠儿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