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珍坊里。 郑如谦穿着单薄的棉布衫,对年轻的锦袍少年拱手,“多谢朱公子,朱公子大恩,如谦真是没齿难忘。” 谁能想到,最后竟然是朱家的朱思桓帮忙,不仅买下廖家荔枝,还是连窝端的那种。 整整一百斤,全都在这里。 “给许兄帮点小忙,不足挂齿。”朱思桓笑着摆手,“只盼将来许兄会元及第,莫要忘了我这个友人。” “一定一定。”郑如谦笑着寒暄。 虽然朱家是方家的附庸,但朱思桓此人颇有几分真性情,碍于两方矛盾不敢深交,如今能出手端下荔枝已是不易。 郑如谦投桃报李,给他带走十斤荔枝,并好些糕点。 等到九珍坊归于平静,姜笙才顶着红彤彤的圆脸蛋过来,期盼道,“二哥,可以开始了吗?” 从决定收荔枝到现在,他们已经投入了整整三千七百两银,几乎相当于现存的家底子。 姜笙胆子再大也不免有些害怕。 怕亏钱,怕血本无归,怕卖不出去。 可荔枝已经收进来,地窖也在不停地补着冰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与其提心吊胆的等待,不如赶紧知道结果。 郑如谦摸了摸妹妹的小脑袋,轻声回应,“好,这就开始。” 撇开商战,回到买卖本身,事情就变得轻快。 为了致谢,也为了抬高荔枝冰的身价,郑如谦下令,给姚家窦家齐家赵家各送一份荔枝冰,连朱思桓都悄悄地送了一盘。 江家自不可能略过去,不仅送,还得多送。 两盘送给江老夫人,两盘送到江家二房。 从冰窟窿里掏出来的荔枝刚开始有些硬实,稍作停顿后就软了许多,待得果肉上返出白霜,最适合品尝。 世家的淑女们会轻轻咬上半块,先感受荔枝肉的清甜与爽口,再品到桂花蜜的香甜与浓密,最后是冰的爽脆与凌厉,直接逼退所有热浪。 大大咧咧的则可以整块塞进嘴里,感受舌与唇的冰霜,享受刺激分泌出的甜津,最后轻轻咬破果肉,让清甜与香甜融为一体。 无论是哪种吃法,都足以惊艳腻歪了酥山与冰酪的丰京世家们。 当然最珍贵的,还是荔枝本身。 感谢廖家前些年孜孜不倦地抬高荔枝身价,在当季吃上两口荔枝已是荣光,过了季节的荔枝,简直堪比首饰里的名贵珠宝。 再加上独特的味道,让姚思卿惊为天人,隔天就来定足五盘。 是的,按盘卖。 姜笙认为荔枝现在的价格比较尴尬,说贵没有以前贵,说便宜也算不得便宜,荔枝冰按照五十两的价格显得高,按照十两的价格没赚头。 那不如干脆用盘,放上三十来个,约莫一斤半的荔枝,卖四十两。 去掉冰跟夹心的重量,利润颇为不菲。 在姚家之后,丰京世家们也陆陆续续来定,几天就把三千七百两给赚回来了。 连江家二房都定了好几盘。 二进小院里。 姜笙夹了一筷子红烧鱼,有些失望,“才回本吗?” “三百四十斤的荔枝,才卖掉一百多斤就回本,可以了。”郑如谦把刺给她抽掉,“剩下的都是利润。” 姜笙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认真地吃鱼。 张香莲擅长炖肘子,却不太会处理鱼肉,所以二进小院都是吃肉多过吃鱼。 大师傅得知后,自告奋勇过来帮忙炖鱼。 孩子们都明白他的心思,好心点头答应,却没想到大师傅手艺当真了得,做出来的红烧鱼姜笙能吃完整个,还欲罢不能。 张香莲心疼自家姑娘,索性厚着脸皮请大师傅再来帮忙。 这忙都帮了,不留饭未免太过分。 于是大师傅也能堂堂正正坐在二进小院的饭桌上,给张香莲夹菜了。 “香莲妹子,你尝尝这个,鱼眼睛下的肉最好吃了,最嫩最香。”大师傅满心欢喜地夹过去。 起初张香莲夹给姜笙,再后来红着脸抿进嘴。 “这个,这个也好吃,鱼嘴是精华。”大师傅又夹一筷子。 张香莲摆手。 他是个知分寸的人,赶紧拐个弯落到姜笙碗里,“孩子好好吃,多吃点。” “多谢大师傅。”姜笙脆生生地应,将红烧鱼扫荡而空。 用完饭,还得继续忙碌。 定荔枝的世家比比皆是,之前九珍坊有多寂寥,现在就有多喧闹。 熟悉的,不熟悉的,全都过来买荔枝冰。 姜笙刚收完赵家的钱,眼前就多了个丫鬟,满脸冷凝不悦,“我也要一盘荔枝冰。” “地址,四十两,马上安排人送过去。”她头也不抬地记录。 丫鬟沉默片刻,吐出四个字,“东街廖家。” 本来姜笙的字就不算好看,这会陡然一顿,直接就不能看了。 她惋惜地抽走宣纸,重新换了张,“四十两,一会安排人送过去。” 荔枝冰比较特殊,普通木箱难以护送,必须要整块的冰加上棉被包裹,才能保证不化。 丫鬟冷哼一声,抖出五十两的银锭子。 张香莲用大剪子绞掉两块,称足十两推过来。 “不用了。”丫鬟没有伸手接,“这十两是廖家赏你们的。” 好一个赏字。 只有主人对家仆,亦或者高贵对低贱,才能用得上赏。 九珍坊虽然只是个糕点铺子,属于士农工商里的商,但也没在丰京收到过这样明晃晃的鄙夷。 张香莲当时就有点不高兴。 姜笙倒是平静,伸手接过来那十两碎银,淡淡道,“廖家大方,替我多谢。” 丫鬟见言语刺激没用,愤愤转身。 留张香莲担忧不已,“小姜笙,去把如谦叫来吧,这廖家肯定不怀好意,我们不能给他送荔枝冰啊。” 九珍坊的生意如火如荼,郑如谦的性子又坐不住,早就去忙别的了。 姜笙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找二哥,也不让姑姑们去,我去。” 也许是祖母给予的底气,也许是知道郑如谦迟早还得游历四方,被哥哥们保护在身后的小姑娘也开始独当一面。 区区廖家,真到不了让人害怕的地步。 再说了,姜三姜四都跟着呢。 姜笙收好银钱,让大丫过来记录,她则坐上马车,赶往白水面作坊取出荔枝冰,再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廖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