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苏宇快步走下车说道,“我仰仗恭亲王已久,这运输就交给我们,保证安全送到恭亲王手中。” “哦对了,”苏宇继续问道,“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小鬼子马上就要攻打燕京了,我们得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运走,可不能便宜了小鬼子。” 听着苏宇的话,银行管理员也在衡量。 他的运输队被前一波士兵给杀了,这就导致他自个根本运不动这么多银元金条,而且短时间内也找不到更好的运输队,现在他只能相信面前这位清秀军官。 “还有一些。” 银行管理者开口说道,“地库里面还有一些古董,大约有百十来件,不过价值不算高,因为价值高的前八次已经运输走了。” “八次!” 苏宇听到这话,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恭亲王的家底是有多丰厚,苏宇很是期待自己横扫朝廷之时,能够缴获多少物资,这恭亲王还只是一位亲王而已,就拥有了如此庞大的财富。 “搬上车。” 苏宇大手一挥,士兵迅速把银元金条搬上卡车,除此之外,还有百十件古董,有金铜银器件,还有书画瓶瓶罐罐等,刚好一百件。 “出发。” 警备部队开始急行军,而此时薛家军也在燕京北与苏宇所部进行汇合,薛家军经历了此次大战,也损失了3万多人。 8月11号,国民日报上面写着前线的最新战报,大夏国联军百万大军历经半月之战,全面溃败,我国龙脉之地燕京失守。 百万联军战死四十余万,后撤部队近六十万,兵败如山倒。 此消息一出,在大夏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百姓没想到聚集了百万大军居然只抵抗了半个月时间就全面溃败,如此,他们还怎么抵达东洋国的进攻! 难道大夏国真的要亡了吗? 与此同时,七十一家地方报社,还有三家国民报社,其中包括最为权威的国民报社又汇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上泸警备司令部,司令苏宇带着警备三个军的兵力,在清河县城,乔镇一带,歼灭小鬼子七万余人,取得自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 在报纸上面,还有图片,小鬼子的尸体堆积如山,以及东洋国陆军师团长被俘虏的照片,上面记录着对东洋国师团长进行了千刀万剐之刑,看得百姓是纷纷拍手叫好。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警备部队连续对小鬼子发动进攻,持续三天的大战,全歼小鬼子37师团,但是警备士兵的体力也来到了极限,在尸体旁边纷纷入睡。 百姓看着密密麻麻的警备士兵躺在地上熟睡,内心十分心疼,这是为了守护他们,才遭遇如此环境,这叫他们如何不心疼。 【救国于危难之际,宁死不做亡国奴!】 【我堂堂大夏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日报上面还宣传着警备部队的这两句口号,以及乔镇战役痛杀小鬼子的照片,警备士兵全力冲锋,在枪林雨弹之中穿梭的照片,以及警备士兵受伤了,还坚守一线战场的照片,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 【我苏宇,势必与东洋国抗战到底,何日长缨天借我,横刀立马踏东瀛!】 苏宇在小鬼子尸体后面作了一句诗。 短短三天时间,关于警备部队的报纸印刷了三千多万份,这还是因为印刷不过来,否则的话,至少能够卖出五千万份报纸,而且对于警备部队的报纸,全部半价。 这三天时间,上泸警备司令部的名声盖过了大夏国所有部队,大家口中讨论的都是关于警备部队的消息,有说是天兵天将下凡,来解救他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还有说,警备部队是大夏国最好的保障,是大夏国的军魂。 而在大家夸赞警备部队的时候,还有一些报纸则是宣传朝廷保存实力,手中百万大军不抵抗的消息,把皇宫搬迁到南部地区,完全不顾百姓死活,以及各大督军同样保存实力,不全力抵抗,只为了算计心中的利益。 这一对比,苏宇的警备司令部被抬到了百姓心尖。 而且此时,苏宇嘴都快笑歪了,因为半路捡到了恭亲王近乎四千万的家底,这让他的身价再一次暴富,最主要的是声望值。 因为各大报社的宣传,以及宣传部在全国各地的宣传,现在世界核平中的声望值已经进入疯狂状态,在短短十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千万屏障。 如今还在疯狂的跳动,苏宇预测这次的声望值,将会达到一个令人疯狂的数字,可能是两千万,三千万,又或者是五千万,八千万,都有可能,这个得等到风波消停之后,才知道声望值最终的涨幅。 这次出征,他的收获是巨大的,但损失也不小,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将会进入到修生养息的状态中。 因为朝廷已经扛不住百姓的压力,开始动用百万新军,联合各大督军府再次组建联军部队对小鬼子进行主动讨伐,但是这个,跟他暂时没关系,因为这次,他父亲动用了苏家军,并没有让他前往。 上泸警备司令部。 苏宇带着部队返回,他来到王文面前说道,“马上统计出所有的伤亡士兵,具体人数,我要把补助金全部发放到位。” “明白。” “还有,”苏宇对着廖元良说道,“我们警备部队进行新一轮招兵,全国性招兵,数量不限,但是质量必须按照我们之前的来招募。” “司令。” 廖元良看着苏宇说道,“咱警备司令部如今名气大震,一旦现在宣布招兵,怕是会有成百上千万百姓会纷纷报名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苏宇笑着说道,“如此,我们才能招募到最好的士兵,我们根基已经打得十分结实,是时候大力发展自身之力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