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捡宝 > 第532章 海捞瓷

第532章 海捞瓷(1 / 1)

 推荐阅读: 退婚后她嫁给了渣男亲哥 寻针记 长生几万年,吃口软饭怎么了? 抗战到了亮剑世界 小炮灰被读心后,成了宗门团宠 堕天后我觉醒了血脉 师娘别怕,让我上 我的岳父是崇祯 朕在女频小说帝王心术 你是我的业余爱好
最新网址:hbcjlp.com

“嗯?” “这家伙是个外行人啊?” “连行规都不懂吗?” 寸振樊眯起了眼睛,贼精的眼珠子在眼眶里,咕噜噜的不停打转。 古董十分贵重,所以但凡懂点行的,都很清楚这行的行规。 东西不易手,必须是一方先放下,另外一方再去拿起。 不然若是在易手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搞坏了古董,这个损失算谁的? 一般的都要这样,更别说是斗彩三秋杯! 这可是成化斗彩瓷器中的王者,帝王专用,如果是真品,价值要好几个亿呢! “小老板,东西放桌子上就好。” 寸振樊示意道,他可不想万一遇上一个碰瓷的,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速度快点,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王小涛一边将手中的三秋杯放在桌子上,一边不耐烦的催促道。 “能多问一句,这三秋杯是哪里来的吗?” 寸振樊带上手套,拿上放大镜等一些鉴定瓷器的专业工具,一边认真的打量着,一边开口询问道。 “知道是多问还问,雷公送的。” 王小涛这一番话,可是把店老板给惊的不轻。 不过很快,店老板就笑得更加得意了。 雷公是谁,和老战神齐名的存在。 一个靠着文保护国宝,一个靠着武安定九州。 没有人敢拿这种事情糊弄。 但是偏偏呢,得到这件斗彩三秋杯的,却又是一个连行规都不懂的愣头青。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年轻人来历不俗,这东西是长辈送给晚辈的礼物。 而且王小涛能够搞定楚曼文、张倩、阮彤这三位一等一的美女,然后还能让三位美女在大庭广众之下争风吃醋,这也是一种证明。 “小老板,你先带着几位美女坐着休息,我看一看货。” 虽然觉得这件三秋杯不大可能是赝品,可毕竟是价值数亿的宝贝,必须要谨慎。 寸振樊很快开始认真的打量了起来。 不仅如此,更是拿出了一本书籍,在仔细的对比。 “看快点!” 王小涛继续催促了一句,开始在店内四下打量了起来。 寸氏古玩店在缅城还是有很大名气了,属于缅城很老牌的古玩店了,虽然这些年经营的不是很好,大有被几家后来的古玩店追上的势头。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着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底蕴,里面还是有不少真货的。 不过大部分都是清晚期到民国时期的东西,清早期的就很少见了,明朝时期的也有,再往前面推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其中还有一件,浴“水”重生的海捞瓷。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里打捞出水的瓷器。 是九州历史上外销陶瓷的一个分类,因为商队在出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沉船,最终沉入了海底,所以书面定义为从古代沉船打捞出来的九州瓷器为海捞瓷,不过圈内术语习惯称为出水文物。 但是在文物收藏界,海捞瓷是专指在古代的九州与域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及其附近水域中遗留并打捞出水的历代陶瓷器物,也称“海瓷”。 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兴盛于宋元以后,宋末元初时期,丝绸之路最为兴盛,瓷器顺着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流传于世界各地。海上的天气恶略多变,有不少商船遭遇沉船,所载之物也随之沉入海底。 沉入海底后的瓷器,必然会有海底生物在瓷器上附着、生存、死亡,并随流瓷器一起经受海流的冲击,最终被泥沙掩埋,所以能够在海捞瓷上,看到海底生物残留体的明显特征。 瓷器来源于瓷土,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水的流动和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这些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但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附着在次有上的沉积物并不牢固,以稀盐水金跑跑数日就会剥落,个被较为牢固的海底生物残留体,可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 清洗过后的海捞瓷,会变得非常干净,崭新如初,不过海捞瓷釉面在经过长时间海水的冲刷腐蚀后,其釉面哑光暗淡。这在区别与真正的同时代瓷器后,又有着独有的美感,使得海捞瓷在瓷器收藏中,备受追捧。 有人说“海捞瓷”是沉睡海底的历史,也有人说是黄金水道的见证,还有人说是洗尽铅华的国宝,更有人说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国家层面,对海捞瓷进行重要的考古发掘,并为此组建了专门的水下考古队。 南海海域水下考古,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1967年在西山群岛北礁发现第一艘古沉船;1975年粤省考古队首次在北礁进行前海探摸,发现唐代沉船及瓷器;1996年,琼海市渔民在北礁和华光礁一代发现大量瓷器和钱币;1998年,国家考古队在北礁、金银礁和华光礁一代进行水下考古,发现14处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水下遗存。 南海出水的陶瓷器物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只秦汉以来,九州各地窑口的产品,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器为最。 海上丝绸之路最辉煌的时期,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期。 那个时期的大明帝国,牛逼到拥有对商品的绝对定价权。 自秦汉以来,直至清中期的两千余年间,九州一直都是屹立在东方之巅的泱泱大国,与异国异族的交流交往十分广泛。代表其生产生活技艺最好水平的丝绸业、制瓷业、制茶叶等的顶尖产品,除供应皇室贵胄之外,更多的用于与域外族群的贸易和交流。 这些交易,最初的时候基本都是以物易物,但是对于双方交易商品的价值,一直都存在争议,只有在明朝时期,才有着绝对的定价权。 域外族群想要和大明帝国做生意,进行交易,就必须按照大明帝国的定价来进行。 一斤茶叶,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一颗钻石。 一匹丝绸,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黄金百两。 一件瓷器,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白银万两。 而且从不议价,域外族群想要与大明帝国做生意,就必须接受大明帝国这样的定价。 靠着瓷器和丝绸茶叶,九州从世界各地兑换到了大量的珍珠宝石,白银黄金。 十五世纪时期,欧洲白银产量十分巨大,十六世纪初期,日不落帝国的白银开采量也急剧飙升,十六世纪四十年代美洲又发现了大量金矿。 欧洲殖民者将掠夺来的白银纷纷通过帆船,源源不断的运到九州,换取一批又一批的物资,九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 从1567年到1644年,通过海外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为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而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海外白银的巨额流入,白银才有了货币化的趋势。 不过也正是白银的货币化趋势,才引发了大明帝国的经济危机,让原本屹立于东方之巅的大明王朝,迅速陷入动乱,直至衰亡。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各类杂税统一征收白银,这让白银正式成为大明帝国的官方交易货币,但是白银货币化给明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时候,面对海外白银的巨额流入,明王朝很高兴,一举两得,有钱赚还刺激了国内的经济,但时间长久之后,势头就不对了。 占据世界三分之一量的白银是进来了,但是民间生产力落后无法提升,导致东西被国外买走,几乎掏空了整个大明王朝。 百姓疾苦民不聊生,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原本屹立在东方之巅的大明帝国,就这样沦陷,风雨飘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