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获成功的五福星系列
四九城的冬天来临,李奶奶带着李秀娘和于海棠开始去买上百斤冬储大白菜,卖白菜的会蹬着三轮车把白菜送到四合院的院子前。
于海棠和李秀娘都还年轻,腰杆儿挺得很,每人拿一个洗衣板儿在上面摞满了大白菜,一次次地往回抬抬到四合院里面,大概要抬半天时间,每一颗都用白菜用报纸包着裹好。
这样就可以吃一整个冬天。
而每次买冬储大白菜,对于小小的四合院就像个热闹的节日。
八十年代的时候,四九城人可以玩的东西并不多,没有环球影城,没有欢乐谷。
除了跳皮筋儿扔沙包以外。冬天最受欢迎的一个项目,就是应该是去冰场溜冰啦。不止是80年代,在五六十年代,什刹海冰场也热闹非凡。
除了什刹海冰场,还有北海冰场,颐和园冰场等等啊。都一起为市民提供了玩乐的地方。那时候冰场没有这么完善,冰刀、冰鞋也装备也没有这么的专业。冰场边上有简单的长椅可以坐着换鞋,很多人在冰上欢乐地绕着圈儿滑,非常开心。
周国安和周国萍这两个小家伙,已经去了什刹海很多次了。
毕竟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网络通讯技术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对于无聊的呆在家的人来说,滑冰是无法抵挡的冬季诱惑。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四九城滑冰运动最为辉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四九城家庭都有一双或几双冰鞋,滑冰也成为了一种值得骄傲的本领,有的家庭世代都会滑冰,冰鞋也是世代传承,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一双冰鞋可能并不算贵。
但七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双冰鞋可能是从爷爷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久而久之,冰刀难免会钝,所以,自然就需要有会磨冰刀的人。
七八十年代的什刹海冰场,是它的运营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一到冬季每天涌上几千人在此一秀技艺。
因为这里距离的滑冰人数众多,所以这里也是冰刀手艺人的聚集地。
而且很多人都是靠磨冰刀谋生的,一把冰刀磨一下要八毛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八毛钱可能只能买个馒头,但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八毛钱和现在的十多块差不多!
当然了,这磨冰刀也不是好活,因为长期吸入磨刀时的粉尘,容易得尘肺病。
只是很快,四九城的青年们,又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要知道滑冰固然快乐,但是看录像可又是一个别样的享受,经过了一个月的选址和装潢,何雨柱的第一家录像厅终于开始了试营业。
周国安现在是高三的学生,虽然学习很好,但是人缘要稍微差了一些,今天何雨柱笑着让周国安将自己的好朋友都给请过来看录像,今天的看录像不要钱,并且还送吃食。
周国安知道这是自己的大舅帮自己做人,也是点头同意,一次性,他将班里和自己关系好一点的同学都给请了。
此时的路上,周国安在前面走,而在周国安的身边则是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
“老周,你说的是真的假的,有录像看,什么录像,是不是我知道的录像机,那个录像是什么,不会是国内的电影呀?”
“哎呦.老周,国内的电影一般般,要看就看香江的录像,那才好看。”
“嘿你们看过香江的录像吗,一群小屁孩,有国内的看就不错了,少林寺,我想看少林寺。”
82年,开放伊始,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
它凭借超高的人气和绝佳的口碑,在那个年代居然斩获了超过1亿的票房。而观影人次更是超过5亿(当时总人口10.3亿),堪称影史奇迹。而当时,“去少林寺习武”一时间成为了多少男孩子的梦想。
如今的七零后八零后的那批人大都已为人父母,他们中的许多,在谈起童年趣事时,总是会提到儿时“离家出走去少林寺,结果被父母抓回家来”的故事。
在这批出走的少年当中,也有成功的例子。
王宝强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那年他怀里仅仅揣着两个馒头,便远赴少林寺拜师求艺,在师傅面前连翻了五十个跟头,终于被师傅收入门下。
你永远也不知道七零后对少林寺的渴望。
“我的天,还看少林寺,都是哪一年的电影了,老周,伱倒是说话呀,到底是什么录像?”
孩子们期待的看着周国安,周国安这个时候笑着回答:“具体是哪一部电影我倒是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不是国产的,我舅舅这次从外面弄了很多好看的电影,大多是香江的,你们应该会喜欢的。”
“呦那就太好了,我哥上次去朋友家看了一部香江电影,一直和我吹,现在好了,我今天看了香江电影之后,也能回去吹了。”
周国安的同学们齐齐的欢喜了起来,这个年代看香江的录像,那真的是太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与此同时周国萍也是带着自己的一众同学往何雨柱的录像厅走去。
“国萍.你说的舅舅,是不是就是上次给我们蛤蟆镜,喇叭裤的舅舅呀?”
“啊我知道了,国萍的那个舅舅可厉害了,手里什么好东西都有,国萍的衣服都是名牌,还有随身听听英语,上次还怕国萍无聊,给买了一个小电视。”
“小电视?”
女孩们都露出了惊骇的表情。
八十年代也有那种手掌电视机,可以放在被窝中看,周国萍现在上大学住学校的宿舍,何雨柱担心周国萍无聊,正好看到了,就给带了一个,现在全宿舍都在蹭着看,甚至其他的宿舍也有人过来看。
“你们才知道,哈哈.我们一直都在看呢.!”
“对了国萍,今天我们看什么录像?”有女孩看着周国萍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