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他们过他们的日子,锦绣吃得不多,不过是加双筷子的事。我给他们挑选的媳妇都是名门贵女,才不会那么小气。” 郑冀淡淡道:“随便你吧,但愿你不会后悔。” 说完,推开她就进了府内。 郑夫人再要说什么,却被家丁拦住,只能在门外无能狂怒。 外头的人吃瓜可吃了个饱,“原来郑冀辞官是因为躲他夫人啊,他说惹不起躲得起,等郑家二公子和三公子成亲后,他就要回老家去养老。” “啧啧,好好的一家人弄得。” 大家对着郑夫人指指点点,弄得郑夫人很没脸,便尴尬的回去了。 然后原本大家都在说郑冀辞官是因为怕皇上猜忌,弄得人心惶惶,都怕新皇上位三把火,下一个烧到自家来,毕竟人家连老丈人都搞掉了。 尤其是以前深得高炙宠爱的那些大臣们。 现在又传出不同的声音,说是郑冀主动辞官的,而且辞官的打算不是最近才有,早有高炙在位时人家就想辞。 而选择这个节骨眼儿上,那是因为郑夫人最近干了一件让他相当恼火的事,那就是把方锦绣从卢家接了回来,让他被同僚们嘲笑。 实在受不了,才宁可辞官回乡,也要和他夫人撇清关系。 把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来,即便他们家出了皇后,还是让人很不放心。 老二媳妇过几天就要进门了,两家人都在准备结亲的事,想退亲也来不及了。 老三相看好媳妇家有些犹豫,悄悄的派人到郑家来打听,那方锦绣是不是真的打算在郑家住一辈子? 塞了银子给郑家外出采买的婆子,那婆子拿人手短,也就有话直说了。 “我们家夫人是这个意思。” “啊?这怎么能成呢?她在卢家还生了两个儿子呢,孩子不要了?” “她是舍不得,还不太想走。可是夫人心疼她,舍不得她在卢家被人欺负,坚决要她回来。夫人也说了,要养活她一辈子,绝不让人欺负她。” 打听到这话的下人急忙回去回禀自家的夫人,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 那宋夫人听罢,面色十分难看。 “我的儿呐,你可听到了,你那未来婆母偏心偏到脚脖子上,这养女就是她的心头肉。她能为了那养女和卢家闹翻,也能护着她,不顾咱宋家的脸面。她连亲生子亲女儿都偏心,又怎么会顾及你这做儿媳妇的?” 那宋小姐脸色也十分难看。 宋夫人继续说:“碰上这样一个拎不清的婆母,还是个有实权的当家人,你要真嫁过去呀,要么捧着那不是亲生的小姑子,否则还不知多少麻烦。” 宋小姐咬了咬唇,“可那大嫂……” “他们家大嫂跟着大哥在南方,不在一个屋檐下,这能比吗?再说,你就没听过他们家大嫂掉过一个孩子,险些命都没了吗?” “啊?那不是她们倒霉,遇到了匪蔲吗?” “是的吧,咋就那么巧?和她出去就出了事?” “这……” “我看她是克嫂嫂。” 宋小姐:“……” “那娘的意思是,我们把这亲退了?” 宋夫人想了想,神色凝重的说:“我看退了也好,省得惹麻烦。” “婚姻大事岂是儿戏?怎么能因为一个被休回家的养女退亲?”宋大人疾步从外面进来,并不赞同退了这亲事。 宋夫人把她派出去打听的事告诉了丈夫,又道:“这亲家母是个拎不清的,脑子有毛病,别结亲没结好,反倒结成了仇。” 宋大人说:“她再怎么样不过就是一妇人,由着她胡搅蛮缠去,不影响男人前程就好。” “怎么不影响?你看看郑大人都辞官了。” “郑冀那是自己想不明白,管她怎么弄,别搭理她不就完了。” “话不能这么说的,你当谁都像你这么心大呢?那蛤蟆落脚背,不咬人恶心人。咱们宋家的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何必去沾这麻烦。” “怎么嫁?你看看这京城中,还有谁家比郑家几个儿子更有前途的。” 宋夫人摇头叹气,“老爷,你不能只盯着前程啊。树大招风,郑冀辞官到底和担心皇上猜忌有没有关系还难说呢。多少家族就陨落在如日中天?好事也不见的就是好事。” 宋大人不想放弃和郑家结亲的机会,但又有点儿害怕。 听她这么说,想了想便道:“要不这样吧,咱们先观察观察,先看看叶家那女儿嫁过去怎么样。” “这……”宋夫人知道他已经在让步了,便说:“那也行吧。” 好在叶家女儿嫁老二,过几天就得成亲了。 他们宋家的女儿嫁老三,还得明年。 叶家的女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被抬进了郑府。 郑冀看在儿子的面上去北院和郑夫人一块儿坐了高堂。 儿子成亲,原本是挺开心的事。 可一侧头又看到方锦绣挽着郑夫人的胳膊在那里招呼客人,又觉得膈应。 更可恨的是,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方锦绣故意挽着崔青青的胳膊在他跟前晃荡,像是在向他示威。 好像在说:‘你不认我就行了吗?只要我娘认我,我照样代表着郑家接送宾客。’ 郑冀气得不行,脸色沉下来,冷哼一声独自去喝闷酒。 “姑父这是怎么了?今儿二表弟成亲,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哼,高兴,我当然高兴。” 一杯酒一饮而尽,侧头看了看对面亭子下的母女二人。 那叫一个好,笑得叫一个开心。 崔永年帮他又倒了一杯,“来,既然高兴,就多喝点。” 郑冀端着酒杯却是不喝了,叹了口气,道:“我原本没那么讨厌锦绣,毕竟那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她犯了错,我也自责,怪自己怎么没早发现,没教好她。” 说完了,他才端着杯子一饮而尽。 崔永年又贴心的帮他满上。 “郑冀端着酒杯,又继续唠叨,我也有试着好好教她的呀,可是她不听啊。不管她在疼爱她十几年的祖母去世时与家里人撇清关系,还是暗里欺负瑾瑜的事上,她从来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来都是在找借口,总觉得都是因为我们找回了瑾瑜,她才会做这些事,你姑母偏偏还信了她这套说词。”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