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此时,容光也没必要继续死鸭子嘴硬了。反而坦然的承认一切,会赢取不少的好感。
当然,这也是挑选《杨兰访谈录》的原因。出于彼此的交情,杨兰并不会过分的死缠烂打,否则换个主持人,一定要刨根问底的话,那就很尴尬了。
面对杨兰的疑问,容光笑着承认道:“应该说失了水准吧!”
“怎么会这样?”杨兰依然难以理解。关于这部《地震救援》,就凭借着地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完全可以一俊遮百丑了吧?怎么容光会突然承认失败了呢?
容光解释说:“其实这也和唐山大地震有关系。”
“唐山大地震?”杨兰再次惊讶问道。
“对!在这部影片开始拍摄后,我突然发现,在完成的镜头中,风格很不协调。一种就是偏向科教片的模式,也就是完全忠于地震的细节;另一种就是商业影片模式,那肯定有某方面的艺术虚构。也就是要影片好看。”
“嗯嗯。”杨兰连连点头。容光的解释并不复杂,基本上都能听懂。
“应该说,最好把这两种东西融合在一起。灾难片嘛!既要有灾难,也同样是电影!这时候,我就突然发现,我也被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在拍摄的时候,过于忠实地震细节,也就是科教片模式。此时就面临了一个取舍的问题——我究竟该采用哪种模式呢?到最后,唐山大地震依然占了上风,我还是放弃了艺术虚构,拍摄了这样一部影片。当然,等成片出来后,我就明白我搞砸了。有点对不起观众们的厚爱!”
“没什么没什么。”杨兰笑着圆场道,“起码现在看起来,科教片模式的作用更大!”
“对!但我希望永远都不要起到作用啊!唉——!”
观众们恍然大悟,许多人还有些庆幸,原来是酱紫啊!
几乎所有人都很理解容光的想法。在这之前,唐山大地震的印象太过深刻了,容光可能根本没办法不受到影响。或者说,只要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哪个不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呢?当然,现在又多了一场大地震。
叹息声中,杨兰问道:“容光,那为什么不能融合的好一些呢?”
“首先是有难度的。”容光笑道,“其次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就坦白一下,在这方面我是有缺陷的。如果是其他导演,他们在学校里,或者在电视台和剧组里,就学习到了各种类型影片的技巧。包括科教片、纪录片等等。就算没拍过,起码也参与过吧?他们就有了很丰富的经验。而我就不同。应该说……拔苗助长了吧?我缺少了系统的学校学习,突然有了个机会,成为了导演?于是……”
“呵呵。我明白了。”
容光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杨兰和观众们也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原因。
许多人这才回忆起来,容光原先就是个北漂,而且仅仅是初中毕业生。另外他还那么年轻,因此没有这样的经验,那完全可以理解。
再者说,都已经承认项目失败了,你们还想怎么样?而且还主动的自曝其短,承认自己没有经验,又能怎么样呢?
年轻人都可以原谅。反正结果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