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是江南一带较为有名的大儒,对于儒家现状,他很不甘心。 面对朝廷打压,他寝食难安,这些天来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 他坚信,他们追求的道义不会灭。 看他还如此坚持,许多人都无法淡定了。 “不甘心又如何?难不成你要看着仅存的儒家子弟去死吗?” “危急关头,咱们妥协一番又如何?” “儒学也罢,公办教育也罢,首先不是应该让儒家子弟先活下来吗?” “只要人在,就还有希望!” 众人情绪激动,毕竟他们真的已经毫无退路,甚至只能躲进深山老林里, “你不甘心,你想等死,那你就慢慢等吧!” “现在什么局面你不知道吗?” “愿意妥协的人跟我走,人活着就还有希望,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人无比气愤地怒吼,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每天都在讨论,有的人想妥协,有的人还在坚持。 但谁都知道,哪怕坚持下去,仍然没有活路。 许多人看到陈师一副不愿妥协的样子,当即有人愤怒起身,带着愿意妥协的人离开。 虽然知道他们出去以后就要加入公立教育,放弃儒家,可为了活命,也只能如此。 报纸可以直接将朝廷旨意迅速地传递到大明各地,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妥协,放弃他们坚守多年的儒家思想。 很快,大明各州府都出现许多大儒名儒,带着子弟向朝廷妥协,转入公办教育。 胡雄再次带着各州府情况进入金銮殿。 朱标恭敬地站在朱元璋身边,一起听取胡雄汇报。 “皇上,大明各地越来越多的儒生放弃儒家,自动毁掉儒学书籍,加入公办教育。” “不过仍有一些顽固分子仍然在坚持,好在这部分人只是少数。” “现在百姓们都非常欢迎报纸,并对报纸上的信息深信不疑。” “这也是许多儒家儒生不得不放弃的原因。” 一个报刊媒介,就能够做到兵不血刃地让儒生投降,朱元璋非常满意这样的效果。 只是一旁的朱标,脸色却有些难看。 虽然之前宋隐已经给他上过一课,跟他分析过目前的形势,并解答了他的困惑。 但真正面临现实,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难受。 “宋隐手段确实厉害。” “咱越发舍不得让他去死了。” 朱元璋连番感叹,这一次的儒家事件,让他更加看清了宋隐的价值。 就在所有儒臣甚至自己儿子都反对的时候,宋隐不但站在他这边,而且还出其不意地解决了儒家这个麻烦。 而且还帮助朱元璋部署更加集中皇权的办法。 这让朱元璋深刻地意识到,虽然他和宋隐的治国理念不同,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点。 “有了报刊这个媒介,相当于天下的话语权尽由咱掌握,咱想让百姓知道什么就发表什么。” 朱元璋很喜欢这种掌控天下的成就感。 他建立大明,自然想要对大明有绝对的掌控权。 他曾经以为以上治下控制好官员就行了,现在报刊的出现,让他知道掌控百姓更有成就感。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霸主该有的气势。 也正是朱元璋想要的皇权集中制。 现在朱元璋更找不出理由去对付宋隐了。 况且现在宋隐在朝堂上也被儒臣打压,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好事。 为此,他有了可以名正言顺保住宋隐的理由。 儒家事件,让朱元璋深刻领会到宋隐这些实干派的作用。 有宋隐这些人在,朱元璋只需要动动嘴皮,自始至终都有宋隐他们操办。 效果也很显著。 经历过无数王朝更替,都没有断绝的儒家,却在大明,在宋隐的指挥下,被打压得如同过街老鼠。 这样的丰功伟绩让朱元璋特别兴奋。 由此,他觉得,与其提防和对宋隐有杀意,倒不如借助他的聪明才智,共同缔造一个盛世大明。 “父皇,报刊的舆论导向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儒家事件已近尾声,日后报刊应该如何做呢?” 朱标忍不住问。 报刊威力巨大,接下来要如何运作事关重大。 朱标的话,让朱元璋从兴奋中回过神。 报刊的作用及其效果如此显著,自然不能就此作废。 是需要想办法好好利用起来。 朱元璋现在已经想清楚了,他不会再去动不动就想要铲除宋隐。 儒家事件让他彻底看清楚了整个朝堂上众臣子的面目,真正能帮到他,替他做事的人,唯有宋隐这些实干派。 如果将这些人铲除掉,那大明也就没有未来了。 甚至儒家会立马卷土回来! 淮西一派再次做大为非作歹! 朱元璋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没错,标儿你说到点子上了。” “别看成本不高,如此单薄的一份报纸作用却相当大。” “标儿,这段时间想必跟宋隐学到不少本事。” 现在,朱元璋对宋隐另有打算。 他不但要让朱标继续学习宋隐本事,同时也要留下宋隐。 朱元璋希望有一日退位后,宋隐可以继续辅佐朱标。 继续让宋隐这些实干派替代明朝发光发热。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