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巫族,妖族再也不动用准圣级别的力量,就连大罗也很少出动,妖族出动的,全是没有长生希望的炮灰。
是的,以妖族的势力,唯有天仙资质的后辈才有培养的价值,不成天仙,即使是太乙散仙也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以炮灰对抗巫族的精锐,妖族自然是败多胜少,但是妖族不在乎,因为妖族耗得起。
巫妖二族之间的战争,极像神妖战争的翻版,巫族不断的在局部战争中取得胜利,可是在妖族持续不断的攻击下,巫族却没有时间将胜利成果转化为种族底蕴,整体实力反而在高强度的战争中被慢慢的消耗。
现在巫族族人的数量,已经比帝俊时期的巅峰,减少了几乎三成。虽然这些战死的巫族族人不是巫族的精英,但是一个种族的真正根基,恰恰是这些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普通族人。
巫族实力被削弱了,妖族的炮灰战术成功了,但是妖族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赚到什么甜头。
事实上,不仅仅是巫族的实力损耗了,妖族的实力也被削弱了。
妖族是在内战中成长起来的种族,从气运的角度看,气运就是灵气之运,每一份灵地都有气运,灵地的灵气被修士吸收,就获得了气运,修士吸纳的灵气越多,实力越强,气运就越多。而修士之间的厮杀,其实就是一个气运汇聚的过程。气运汇聚堆积之下,能够产生一位或多位真仙,甚至太乙、大罗都有可能。
正是因为妖族是战争中成长的种族,所以妖族从来不会畏惧战争,当年的神妖战争,就是例子。
可是巫族不是神族,妖族无法用神妖战争时对付神族的套路来对付巫族。
神妖战争中神族战败了,因为妖族动用了大量的底层炮灰把神族战士消耗殆尽,妖族想要把这个战术作用到巫族的身上,可是巫族和神族又有不同。
神妖战争时,神族只有百万族人,面对妖族的炮灰海洋,神族纵有八大神国的战略纵深,也无法隐藏行踪,只能被妖族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而巫族则有数亿族人,分布在上千个巫域之中,妖族想要分割包围巫族,实在是力有未逮,故而巫族的实力衰减了将近三成,而妖族的损失在巫族的十倍以上,即使损失的都是炮灰,可是妖族的整体实力也削弱了一成左右。
妖族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元始才明白原因。
在巫妖二族领袖眼里的中小型战争,只是相对于他们这些强者而言,中型战争指的是大罗级别强者参与的战争,小型战争则是太乙境强者参与的战争,像后土刚才看到的真仙级的厮杀,在巫妖二族准圣级强者眼里,都算不上战争,只能算是一场战役或稍大规模的战斗。
可是对于巫族而言,一名化境下巫就是一个小氏族的顶梁柱,一名化境下巫的陨落,可能就意味着一个氏族的灭亡或衰落。对于妖族而言,战死一名丹境小妖,就意味着一座山峰失去了领主,一个族群失去了族长,至少会有上千的生灵因此而受到牵连,陷入到战火之中。
以后土眼前的这一场战役为例,有上百万丹境妖族参与,至少会影响到上千条山脉,数十亿生灵的命运。这些山脉的生灵若是爆发内战,经过战争的磨砺,气运会向战争的胜利者汇集,从而产生更多的强者。
可是因为巫妖战争中,妖族的失败,这些山脉产出的部分气运被巫族夺走。
而巫族又没有时间把夺取的气运转化为实力,很多巫族在斩杀了大量妖族之后,又被其他妖族杀死,于是这些气运最终就会沉淀在天地之间,等纪元结束时回馈天地,被纪元之主和一众大能强者瓜分。
对于巫妖二族而言,两族的战争也许能造就出一些大罗或准圣,但是作为两族根基的普通族人却在持续的减少,这种以削弱种族根基为代价造就强者的行为本质上是在饮鸩止渴。
故而元始点评战争是:“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小战兴邦,大战亡族。”
后土并不知道元始的判断,她只看到巫妖二族无数生灵因为两族的战争而遭受厄运,心中悲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