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人,都给朕好好的看一看,不要整天就知道唇枪舌剑,镇北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你们却诬陷他通敌,真是岂有此理!”
说完,新帝就把大澳国的谈和书,让太监递给群臣观看。
群臣看了,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却还是抨击宋楚宁,说谈和书没用,大澳国随时可以打过来。
“皇上,以镇北王的本事,还会惧怕大澳国吗?之前,镇北王可是大败大澳军队,取得大捷的。如今,怎么能以这种进贡的方式取得和平呢?”
“微臣以为,镇北王此举不妥。尽管取得了一时的和平,臣恐以后,大澳国又发生天灾,会得寸进尺,如法炮制的要挟我国向他们纳粮!请皇上三思!”
说这话的是刘御史,他一向嫉妒武将的功劳,自以为自己口才了得,就想以三寸不烂之舌,来打倒宋楚宁。
新帝听了,脸色很难看,毕竟这位大臣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他考虑的也是国家的长远利益。
但新帝更在乎眼前实实在在的功绩,他眯眼看了刘御史一眼:“刘大人,难道大澳国发生天灾,他们主动来求和,我们置之不理,然后眼看着那么多大澳灾民死去。”
“然后,让那些奸臣进犯我国北疆?再让镇北王率领三军,去抵抗他们?你可知道,这样做即使取得了胜利,寡人的三军将士又将死去多少?”
“难道这不是朝廷的损失?难道这些将士的性命,就该这样白白的丢掉?自古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镇北王正是为了两国人民考虑,才借粮食给大澳国,以缓冲危机!”
“同时,也让我们将士和百姓免去无谓的牺牲。至于,你说的以后大澳国会如法炮制的用这种方式来要挟我们借粮食给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这次和谈,并不是要挟,而是,镇北王出于人道主义,自愿接济他们,让他们感恩戴德,敬重寡人,不再有侵犯我们的野心!”
“大澳国的谈和书就是铁证,你们也都看到了,还需要着质疑吗?”
……
新帝正声厉色,言辞犀利的狠狠驳斥了群臣。
群臣一个个都老实了下来,没有一个再敢弹劾宋楚宁了。
次日,新帝决定,带户部官员去北疆巡视一番。
三天三夜后,终于到了宋楚宁镇守的北疆。
看到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稻谷,掌管农业的官员十分的惊诧,他跟个小孩子似的,把稻谷抓在手里,看个不停。
“这是什么品种的稻谷?怎么会长的这么大,这么多?本官真是闻所未闻呐!”
一路上风光秀丽,新帝和那些户部官员都对宋楚宁管理的北疆十分的满意。
田里的稻谷,更让官员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