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这实地降临的第一战是多么重要,打到现在的主体交锋部分——炮弹导弹和相应发射装置,是靠着资源堆积出来,一战超量甚至打完?不现实不理智。
尤其对于符文之地而言,还多了分不敢,因为他们的重工业建设只在皮尔特沃夫和祖安两地算是成规模,跟地球打科技武力上的消耗,没这个家底儿。当下的勉强持平,不过是靠着提前了近二十年的针对性生产积蓄,打一发少一发,现造的速度那是拍马也赶不上地球。
之所以,在这样的对比下符文之地也还敢开战,却是基于个人武力在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事实上,这一次战斗之中就已经凸显非常了,而科技武力则仅需保持在不被碾压的状态即可。
偏偏,有星球意志的洞察力在,两个星球的科技水平便确确实实拉不开明显差距,非此一战,之后亦然。因此最终的比拼只能是决定于能够产生丰富差异化的个人武力,在此之前便是用二十年的弹药积蓄疯狂投入强撑。兜兜转转的也就还是回到那句话,以资源换时间。
从暂时的效果上来看,符文之地的这项既定策略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可当下的总体推进速度也终是渐趋变缓。只因除了总量底气外,符文之地还受限于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有限空间环境所能容纳的空间通道数量和规模。
横跨米国一个特区两个州部分领土的12.56万平方千米,怎么说都不算小,可也不过能开辟最多七十二个中型又或二十四个大型空间通道,否则就会引起局部空间崩塌。
是以原先开在中心地带的空间通道,早已逐步撤消,以在战线前端新建。然而不管新的位置如何更有利于出兵运物,其流通总量上也终归是恒定,也就越来越跟不上战线的扩大所需。
为此,符文之地开始更多的采用法阵和纯人力临场召唤兵员,以尽量保证弹药战车和攻防体系建设物资的运输不至脱节。可也仅止于此了,兵员和弹药投放虽不曾明显的脱节,却也再不能富有余力的加大某处攻势而助力于前线尽快推进和巩固防御圈。
于是,最后的2.6376万平方千米之战,注定了不会在短时间内便结束。注定了,要炸开更多烟火,要染出更深血河……。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