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高炽奉命监国,代行大部分皇帝的权力,主要是行政事务方面的权力,而作为亲王的朱高熙和朱高燧,除了能够到皇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就彻底清闲了,因为按照明朝的规矩,亲王没有职权,基本是混吃等死的类型。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当然要跟着父皇去西域,老大成了大明的监国太子,我留在京师屁事没有,必须跟紧了父皇才能找到机会。但是你不能跟着走,留在京师看着老大,瞪大眼睛找到他在政务方面的疏漏。”
“我无非就是因为出生的晚,排行第二,沾不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光,所以才没有当上太子。看得出来,父皇对老大也不是很满意,满嘴的礼仪道德,做事情优柔寡断,受到文官集团的影响太深,如果老大在政务方面犯了错误,父皇就有理由把我立为太子了。”朱高煦说道。
“可惜啊,三姨夫对立储的事情从来都是置身事外,如果你能得到他的支持,太子之位几乎就是唾手可得!父皇对三姨夫的话言听计从,要说宠信的程度,就连道衍大师也得逊色几分!”朱高燧说道。
林潇宸对立太子之事从来都不加评判,摆出一副作壁上观装哑巴的架势,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他对三个外甥是一样的平常态度,没有远近之分,而且常年不在朝堂,与三个外甥私下也没有什么来往。
由此引发的结果是,大多数的朝廷勋贵,也跟着装哑巴,作为大明勋贵之首的林潇宸都不说话,其余的人也不是傻瓜,谁也不想掺和到这件事中。
从龙之功虽然利益丰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前提条件是你得赌赢了,一旦赌输了押错了宝,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朱棣对林潇宸的表现仿佛听之任之,立储的事情也不征求他的意见,朱高炽之所以被封为太子,更多是借助了文官集团的力量。
而朱高煦因为自身和文官们没有接触,最为支持的丘福常年在边疆坐镇,在京师的力量微乎其微,输的是一败涂地。
“这是三姨夫的聪明之处,立储可是关系到大明国运的首要之事,关系到皇帝宝座的归属,大明朝廷谁表态都行,就是他不能表态!你也不想想,三姨夫现在掌握着大明的军政大权,他要是说话了,影响力会有多大!”
“我敢说,三姨夫的态度就是大明勋贵群体的态度,也是麾下几十万精锐大军的态度,如果他支持的人没有做太子,搞不好到了最后,不是他和父皇撕破脸打起来,就是父皇百年之后,他和朝廷撕破脸打起来,谁愿意看到第二次的靖难之役?”朱高煦说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朱棣要林潇宸表态,他也表态了,那选中的人肯定就得当皇帝!林潇宸可不是只代表自己发言,而是代表了一个左右大明局势的强悍势力集团,说出来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没有收回的余地。
朱棣要是有别的人选,就肯定要铲除林潇宸和他所代表的势力,林潇宸是什么人,他可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害怕朱棣,这件事操作不好,顷刻间就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