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三国的降兵中,仍然有极少数顽固分子,这些人将会再另外集中起来劳作,只要不归顺,一直这样劳作到终老。
子婴笑道:“或许是朕的想象力丰富一些,想出许多物品制作之法,想出许多好办法。”
因为陈平兼任训导令,亲自参加婚礼,看望训导部人员,能起到积极作用。
他又再道:“老丞相身子骨不行了!朕改日去看看他。”
目前,尉缭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宜再工作了,待在家中养老。
第二天,陈平车驾出得咸阳,在秦兵护卫下前往汉中。
————————
四月十五,风和日丽。
汉中郡西边某地,这里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这里有数以千计的男人身穿新郎服饰,同样有相应数量的妇女,身穿新娘服饰。
有许多秦兵在这里维持秩序。
今天是两个日子。
第一,是赵国降兵正式转为秦国平民的日子。
第二,是首批人员成婚的大喜日子。
有两万降兵要成婚,但人数太多,不可能再同时间、同一地点成婚,而是专门挑出两千个表现最好的降兵,在今天首先成婚。
某地,严临和李大环在一起。
李大环很高兴,严临为他高兴,另外十三人高兴。
严临道:“李兄弟,恭喜你。今天是秦人了,也重新成家了。丞相来参加婚礼,是你们的荣幸。”
李大环道:“赵国回不去了,秦国就是我的新家了!只可惜那个黄奇,整个宿舍三十人,就他一人仇恨我大秦。”
至于黄奇为什么仇恨秦国,后来得知,是以前秦国灭韩时,黄奇的父亲、祖父、叔父等人都因此战死,仇恨一时间很难解开。
严临道:“如此顽固之人,别去理会了。”
随后,训导部相应的吏员,各自把管辖的赵兵都集合起来。
吏员正式宣布,他们由降兵转为大秦平民百姓。
在另外一边,新娘们聚在一起,成婚时间还没到,她们热烈交谈起来。
“我儿还小,家里没个男人不行!终于又可再嫁人了!”
“我这个新丈夫,比上个更好!”
“反正,只要是老实本分的男人就行了!”
“以后有男人了,我也安心了!”
“…………”
训导部牵线搭桥,并非是他们自由恋爱,而是由训导部的人安排姻缘,双方先见上一面,只是双方不强烈反对,事情很快就能定下来,不会像现代那样需要先恋爱一段时间。
拜堂时间快到了,新郎新娘们见面。
“丞相到!”
大家向东边看去,一个身穿不一样官服的人,在其他官员、士兵拱卫下,向这边走来。
丞相来参加婚礼,新娘新娘无不为之感到荣幸,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在这片大平地上,有搭建起来的高台,用于人员集中时,相应人员上到台上讲话。
陈平登上高台,望着那新郎新娘们,心中畅快。
能够让降兵们归顺,最大功劳应当是皇帝陛下,陛下提出组建训导部,还进行总体工作指导。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大获成功。
以后俘获的降兵,就用这种方法让其归顺。
他又还联想到,以后大秦灭一国,或收复部分地方,或许会由训导部来教化百姓,那时候,又还需有新的方法。
有如此圣明国君的秦国,张良、刘邦、项羽、李左车之辈,休想阻止大秦统一步伐。
这时,两千对夫妇排好队,望着台上的丞相。
陈平朗声道:“诸位,在昨日,你们还是赵军降兵。今日,已成为大秦百姓。大秦,是最强大之国家;大秦,有最贤明之国君。你们成为秦人,是最好的选择。”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掌声停下,陈平继续道:“今天,是你们大喜日子,本丞相特意从汉中赶来,为你们祝贺!”
随后,在陈平见证下,集体婚礼正式开始。
结婚需要拜堂,每个新郎都报出父亲名字,训导部专门派人做好牌位,写上每个新郎父亲名字。
由于是集体婚礼,成婚许多程序被简化了。
虽然被简化了,参加集体成婚,又还有丞相前来,新郎新娘们都很高兴。
每次拜堂为一百对夫妇同时进行,陈平始终在台面上观看、见证。
花了一些时间,两千对夫妇终于拜堂完毕。
随后,有训导部的人,把户籍资料交给新郎们。
从下个月开始,降兵转为平民,会有薪俸发放,既可以领取实物,也可以折合成相应钱币领取。
要等褒水渠修建完成后,降兵们再选择继续做其他工事,又或者是耕种庄稼。
下午,是婚宴时间,摆下了许多食桌,新郎们大吃大喝,相应训导部官吏陪伴着。
第二天,陈平以训导令的身份看望训导部的人。
对于平常训导部的主要工作,在关中的陈平都会有接到报告。
陈平来到这里,更具体了解一些事情。
首先是接见训导部工作突出的人。
小队长曾巩和吏员严临,这两年半来表现突出,陈平专门接见。
“下官参见丞相!”
“下吏参见丞相!”
曾巩和严临齐齐参见。
陈平道:“你们做得不错,工作卓有成效。”
两人都说些谦虚之言。
训导部近三千人集合一堂,陈平登上高台发表讲话。
“诸位,训导部已取得巨大成效,降兵们归心……”
陈平肯定训导部成绩,说了一些勉励之言,并当众说出工作突出的人员名单,口头上表扬。
这些人很高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誉。
对于极少数做得不好的,毫不客气地点名。
这些人都低下头,脸上无光。
他明确指出,在朝廷各部门官吏中,训导部是最有前途、最有晋升空间,勉励官吏们积极工作。
讲话完毕后,由曾陶公布人员调动情况。
训导部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做得好的升职,做得不好的降职。
其中,曾巩升为中队长,严临升为小队长。
第二天,陈平以丞相身份视察褒水渠。
目前,褒水渠的斗渠已修建得七七八八。
各地毛渠、农渠规划建设情况,已由水工们规划好。
等所有水渠都建设好之后,将会在褒水河筑坝,拦截河水。
史禄表示,再有一年半到两年,褒水渠即可完工。
陈平视察得很详细,涉及干渠、支渠、斗渠,为此,足足花了数天时间。
————————
丰收时节,是人间最美时节。
今年,关中大地的秋收,获得了丰收。
秦国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大业六年,十一月初。
麒麟殿,这里举行朝会。
秦国高级官员,人事有所变动。
奉常张剑致仕,由曾奎接任。
空缺出来的宗正一职,由潘延年接任。
右丞相尉缭,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基本上已不再处理政事,没有来参加朝会。
陈烈出列道:“陛下,今年秋收,关中庄稼收成比往年增加两成。目前,关中各仓库粮草储备充足,可支撑五十万大军两年所需。”
韩信出列道:“陛下,大秦府库充盈、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东出函谷,平定中原,扫平叛贼。臣愿率军出战。”
五国攻秦之战结束后,他就期盼着这天到来,期盼再立大军功。
赵佗道:“陛下,关东叛贼已造反十年,铲除叛贼的时机到了。”
赵衍道:“大秦年满十七岁兵役人口已有六十七万,降兵大部分归顺,人丁、粮草、武器充足。”
王元道:“陛下,将士们盼望已久,希望朝廷早日出兵收复失地。”
众臣纷纷进言,表达了重新一统天下的愿望。
原本巨鹿之战后的联军攻秦,秦国承认东方六国地位,这只是权宜之计。
后来,五国攻秦,秦国不再承认六国地位,将其视为叛贼。
秦国臣子们,都盼望着能再次灭六国,一统天下。
子婴道:“朕跟大家一样,恨不得立即荡平叛贼。半个月后开始,征召二十万兵员,准备出战。”
目前,秦国常备兵力二十余万。
商讨完事情后,尉羽出列道:“陛下,家父年事已高,长时间在床,无法再处理政事。家父让臣转告陛下,辞去丞相一职。”
在月初,子婴还亲自去探望尉缭。
尉缭虽然没明显疾病,但身体已很虚弱了,无法再工作。
子婴道:“尉丞相为了大秦,勤勤勉勉,劳苦功高!不宜再劳累了!朕希望老丞相好好休养,长命百岁!”
随即,子婴对陈平说道:“陈卿家,右丞相一职,由你接任!秩俸升为比六千石。”
秩俸最高为万石,由比六千石升到万石还有四级。陈平职位已达到了最高,以后还能缓慢提升秩俸。
在许多情况下,秦国丞相会被封侯,子婴还没对陈平封侯,也并不急于对陈平封侯,以后日子还长着,确保有足够晋升和封赏空间。
陈平跪下谢恩。
谁来担任左丞相呢?其他人要么是资历不够,要么是才能不足。
思忖一小会后,子婴目光投向钟平,说道:“左丞相一职,由御史大夫钟平接任,秩俸升为四千石。”
钟平虽然才能不算出众,也算尽职尽责。
子婴再看向腾其,说道:“御史大夫一职,由腾其接任。”
兴奋中的腾其,跪下谢恩。
空缺出来的太仆一职,最好是由懂得管理养马的人接任,在这些年来,在四个苑令中,曾匀政绩最好,子婴决定由曾匀接任。
曾匀目前在陇山,会派人前去通知。
朝会结束后,陈平、钟平、邹离、王元、韩信、赵佗六人留下,子婴要跟他们商讨如何出兵。
陈平首先道:“陛下,既然决定出兵,可给战马按上马镫,让骑兵训练马背上用钢刀作战之法。”
其他五人一惊,对于马镫、钢刀,他们首次听到。
这些是高度机密,五人事先不知。
赵佗问道:“陛下,我秦军战马,已配备了高桥马鞍、马掌,不知马镫有何用处?”
子婴向陈平示意,陈平向五人详细解释,把马镫、钢刀、三弓床弩、寒鸦箭的特点全部讲述一遍。
五人听后,又惊又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韩信道:“就算没有马镫、钢刀,臣也有信心统兵荡平六国。有了马镫、钢刀,更会所向披靡。”
赵佗道:“跟始皇帝灭六国时比起来,六国更团结,更不易被离间,又还有统一北方的匈奴掺杂进来。我军虽然有马镫、钢刀,大秦第二次一统天下,难度还是会更大。”
王元道:“马镫一事,还需保密,骑兵训练必须秘密进行,让敌军不知我军骑兵威力,等到作战时,再突然出击,杀敌人措手不及。”
韩信道:“马镫一旦问世,匈奴数十万控弦之士,战力将会大增。马镫让秦骑兵更强大,也让匈奴兵更强大。幸好,我大秦有钢刀,让马镫问世,利大于弊。”
邹离道:“王将军说得没错,敌军不知我军虚实,对我们有利。”
随后,子婴带着六人来到书房,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
子婴道:“出兵时间定在春季。到底如何打?先灭哪一国?诸位有何高见?”
他觉得,不可能先灭赵国或者楚国,而是韩国或魏国。
钟平道:“要么先灭韩、要么先灭魏,到底先灭哪一国,要看诸位将军们,灭哪一国更有把握。”
赵佗道:“臣认为,先灭魏。虽然韩国国土最小、人丁最少,但韩国有张良,还有三国联盟,若攻韩,赵、齐必定全力救援;魏国国君平庸,无人才,虽称臣于项羽,但如若遭到攻击,项羽虽会派兵驰援,但未必会全力驰援,就算项羽全力驰援,以楚国战力,未必会强于齐、赵联军战力,项羽善于用兵,李左车同样善于用兵。”
“不过,如若灭韩,项羽有可能会出兵搅局;如若灭魏,齐、赵同样有可能出兵。综合来看,先灭魏国把握更大。”
邹离道:“臣赞同赵将军之言。”
子婴有自身的看法,他是倾向于先灭韩国。
他不是独断专行之人,这等重大事情,还得先跟重臣仔细商讨,反复斟酌,才能下决定。
子婴再看向陈平、王元、韩信三人,说道:“是否先灭魏国?三位卿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