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梁黍眼见人多到都快塞住半条街了,只好赶紧上前抬出“边将和留京乡民过从甚密,恐会惹得御史弹劾”,众人这才慢慢散去。
等朱信回到房间的时候,他早已经累得直接就昏睡了过去。
···
自从朱信一招“直捣黄龙”,后金就从过去对明朝的强势威压,变得如今这种反复被动的局面,不仅得忙于和明军周旋,也还得忙于内战平乱,更要时刻揪心蒙古人在背后捅刀子。
刚即位一年的崇祯皇帝,如今那可真是心情大好。
各地的密奏纷纷送来京城,大都是许多好消息。
比如金兵又在哪儿溃败了,比如蒙古不敢再入寇,还有某某地方乱军被击败。
总而言之,各种胜利捷报忽然之间,纷至迭来,简直就是完全接住了朱信“直捣黄龙”之后带来的好运气。
不过,崇祯在高兴之余,对于那帮文官送上来的各种“危言耸听”,也是痛恨不已。
特别是那帮言官,动不动就各种上奏,各种弹劾。
特别是对于辽东的战局,居然有御史表示,袁崇焕和朱信之流,垄断了辽东海上贸易,养寇为患,以贸易资敌。
起初,崇祯还是十分愤怒的。
他虽然说过,要给予袁崇焕各种便宜行事的权力,可这样乱搞,简直就是没把他崇祯放在眼里。
可很快,朱信以一招“直捣黄龙”,不仅将金人一分为二,还从金人当中拉出了代善出来,让金人从此分为两个国家,皇太极更是只能赶紧忙于内战,再也无法顾忌南边的明朝。
这就大大扇了那些御史的脸面,也顺带把这帮人后面的大佬给狠狠地羞辱了一顿。
除此之外,还有如何处理魏阉残党的事情,朝廷上也是争斗得厉害。
这帮文官,实在是讨厌!
好在,朝廷当中还是有许多能人能臣,这也让崇祯感到万分舒心。
问题是,总还是有些官员,总不能把握住崇祯的内心,更没能和崇祯想到一块去。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处理国家大事刘鸿训,就是这样的人,此人上任不到一年,大刀阔斧整饬朝廷吏制,便被魏党余孽袁宏勋等攻击诬陷。
在北京紫禁城内乾清宫,崇祯坐在案前,仔细地翻阅着各种奏本。
崇祯比他哥天启皇帝勤政太多,自打他登基以来,各种政务的处理,他就从来没有懈怠过。
“刘鸿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崇祯恶狠狠地骂道。
“皇爷,这刘鸿训一味推行新政,不顾及皇爷陛下之皇威,力虽说力谏朝廷靖边恤民,可在言语中夹有不敬之意,实在是可恶至极呀。”深受崇祯信任的宦官曹化淳气愤道。
“不说他了,刘鸿训罢官,吏部给朕推来内阁增补候选名单,朕看了,吏部开出的名单,包括吏部左侍郎成基命、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等人,朕看了,朕觉得钱谦益此人就十分合适。”崇祯点头道。
这时候,曹化淳心中忽然开始直犯嘀咕:“这名单,怎么没有礼部尚书温体仁?更没有礼部右侍郎周延儒?这两人,应当在名单之内呀?特别是这个周延儒,那可是在外廷积极活动,还走后门结好于外戚郑养性、万炜以及东厂太监唐之征作为内援,本应该志在必得呀!怪哉怪哉!”
“你在想什么呢?”崇祯发现曹化淳没答话,神色更是十分异常,于是眉头一紧便询问道。
内宦本不应过问政事,可比起那些勾心斗角的文官们,崇祯更愿意和曹化淳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