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金必须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解释清楚,不然容易造成小孩子认知错误,那以后想要矫正就极为费事了。
虽然言念念还小,但是言金还是要把打骂和打闹区分开来,不能给孩子灌输打人骂人的不良习惯。
就像有些家庭,父母教育孩子,老人心疼孩子出来干涉,
—“好啦好啦不哭啦。来,打一下爸爸,打一下消消气。”
—然后抓着小孩子的手轻轻打了一下孩子爸。
这是什么鬼的安慰?哦,打父母就是对的,父母说教就是错的?不需要问问青红皂白吗?
还有更多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不听话?凡事你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跟他沟通过吗?
你以为,你以为,总是你以为。
你以为的,孩子其实并不想要,甚至与他想要的南辕北辙。
那么在缺少沟通的情况下,你觉得孩子会听话吗?孩子凭什么听话呀?凭你在孩子心里那份‘不理解他’的父母身份?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偶尔还会跟父母闹别扭呢,更何况主观意识,世界观都不完善的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一个人有独立的思想,不是货物,不是木偶,更不是父母梦想的延伸和继承品(牺牲品)。
教育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家长交流沟通,获得家长的反馈,建立良性的神经反射元。
比如,家长逗孩子,家长做了一个鬼脸,孩子紧跟着学着做鬼脸,然后家长哈哈大笑,孩子也跟着哈哈大笑,这种情绪波动,喜悦的情绪,会让孩子有这样一个概念,‘哦,原来爸爸是想让我开心,鬼脸表示的是和最亲的人的一种互动。’
你看这样多好,以后你再做鬼脸,孩子就会直接开心的笑,因为他已经明白了你做鬼脸的目的。
孩子从你的鬼脸行为中体会到了父爱母爱,体会到了亲情。然后孩子就更开心了,为什么?因为父母在乎他呀。
孩子的开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在乎的人在乎他,他就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娃。
甚至,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孩子还会做鬼脸来哄你。
但你要明白,你不开心的时候,其实孩子也会受影响跟着不开心,然而他并没有发泄自己的不开心,而是想办法逗你开心。
都说父母爱孩子胜过一切,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爱恋依恋更甚父母对他们的爱。
孩子从母体分离,对于世界的惶恐不安,和对于父母的依恋,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你或许会嫌弃孩子的一些小毛病,但是孩子绝对是无条件的,接受你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依恋。
讲这样一个例子,家长打了一顿孩子,可能十五分钟之后,家长过去抱他一下,他就会自然而然的依恋你,但是你要是被孩子打了一顿,别说十五分钟,就是俩点之后,你还在那想,恨不能掐死他,后悔生养了她。
没有谁就天生该被谁打,父母也不行。
……
“吸唔——吸唔——”听闻言金的话,言念念虽然不哭了,但还是一抽一抽的。
“呐,念念你看啊,奶奶每次说爸爸的时候,爸爸有没有生气?”
“吸唔——米,米有。”
“对呀,因为这是奶奶跟爸爸的互动呢,就像是爸爸喜欢抱你一样的。”言金耐心的解释着。
“是,是吗,吸唔——”言念念小小的脸色满是疑惑。
“嗯,是的呀,爸爸长大了,奶奶抱不动了,所以只能这样互动了呢。”
“呐,然后呢,咱们再来说说奶奶打爸爸,那是身体的互动,不是欺负啦,你看就像这样……”言金说着低下头用侧脸腻了腻言念念的小脸。
“唔——痒哦。”言念念破涕为笑,露出一个惨兮兮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