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青瘦老者回头一看,心里舒服多了。实际上刚才黑衣人的这一招并不是真的要杀他,不然他绝对没那么容易逃脱,起码也得挂点彩。
黑衣人这一招是虚招为的是节约时间,他的目的是宝典,而宝典在木瓜方丈手里,如果跟青面老者打,必然误时间,刚才这一招是想把他吓跑了,自己好追木瓜方丈。他的目的达到了。再说,杀不杀他无所谓,因为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真面目。青瘦老者看到他们追远的背影,自己也不敢待慢,迅速朝相反的方向飞奔而去。”
黎平听到这里,急着问道:“后来,青瘦老者学了宝典上所载的武功没有。”
“你别性急,听我慢慢跟你讲。青瘦老者拿去的实际上是相悟真经中的一半,这一点连我师祖自彻大师也不知道。”
“你为什么知道这回事的呢?”
“这一点是我师傅自清大师从藏经阁门柱上的一首诗中参悟出来的,事实也证明他老人家的推测是正确的,自彻大师死后许多年也并没有出现什么武功天下第一的人,这一点充分说明相悟真经的确有上下两部,失去这一部为上部,他所记载的是相悟神功中的动作套路,包括剑招、轻功的步伐,拳法、刀法、棒法等,虽然精妙无比,但如果没有内功心法,以及运气的路径,法门,发气的方法,以及修为各层次运气要窍,也只不过是花拳锈脚,没什么用。而相悟真经的下部才有内功心法和运气方法,两者必须对照着练,不能有半点马虎,不然就会走火入魔,所以只有上部或者下部都不可能练成相悟神功如果只练上部并没有什么,如果只练下部必走火入魔引火自焚。”
“那么下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这一点听师傅说过,他老人家说下部就藏在一首诗中,他老人家参悟了二十年也没有参悟出来。”
“那师傅你参悟出来没有呢?”
“没有参悟出来,参悟出来又有何用,找到了又如何,如果没有上部也是白达。”
“怎么没用呢,把那青瘦老者找出来不就有了吗?”
“这青瘦老者是昆布红叶寺的如梦大师,致从他得了相悟真经的上部后就像在原基星上消失一样,所有武林人物都在找他,就是没他的踪影,不知他是死是活,也不知真经在不在他那里。”
“师傅可不能岂人忧天,还是先把下部找出来再说,”
“还是不找的好,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你为什么讲给我听呢?”
“凭我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我不会看错人的,对你我有把握,为什么我不再研究这一首诗呢,道理很简单,我不想再重倒师祖的复折,在没有找到上部并记熟上面的内容并把它再藏好之前绝不能把第二部找出来,这就是原因。”
“能不能把这首诗讲给我听听。”
“不用讲自己看去,就在我的禅房中,这事千万不可让第三人知道。”
“这一点我可以跟你作保证,绝不对任何人吐露出半个字,包括自己最亲的人。”
“这还差不多。”
黎平转过身在禅房中扫视着,目光最后停在后面墙壁上挂的一幅字画上,黎平走近细细的视察,图上画了一座高山峻岭,上面虽然画了很多树,但松非松、杉非杉、草非草、木非木、山下好似有一个湖,但又湖非湖,雾非雾。还有意画了一条跃出水面的鱼,但鱼非鱼、虾非虾,岸边还画有一个虎非虎,人非人的怪兽。
“真是一幅非常奇怪的画。”
“当然怪,诗更怪,字更奇,不然我师傅想了二十几年也没想出里面的诗意来,不怪不奇那有什么意思!”
画的右上角有一首诗,字形也写得非常奇怪,楷书不像楷书,隶书不像隶书,行书不像行书,草书不像草书,往往一个字,一半是楷书一半是隶书,一半是隶书一半是草书,一半是行书一半是画,千奇百怪,叫人看了别扭极了,但又都能认出是什么字。诗也非常有意思,说诗像诗,说是戏言也可说是戏言,横竖斜全能读出意思来,第一句为“东西北南任逍遥,第二句为,常来中海望月山。第三句,九曲八弯角楼台,第四句,峰风谷松去云庵。如果竖着念为,东南九峰,西来曲风,北中八谷,南海弯松,任望角去,逍月楼云,遥山谷庵。其中逍月楼是一个楼名,山谷庵是一个小尼姑庵,任望月是一个地名。斜着念,也能念出一点名堂来,里面的念法不下一二十种,再加上字画怪模怪样,真叫人难以作莫,往往有些前后矛盾,给人以东拼西助的感觉,又仿佛里面有很多玄机,但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和找出规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