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后来被刘青年定为司庆日。
经过不足一个月的短暂筹备,鹰食品城第一个大型卖场——正中路店隆重开业。依然是没有邀请新闻媒体宣传,没有领导出席剪彩,没有刻意地造势营销。但凭着黄金地段的超高人气,凭着气势庞大完全开架自选的震撼形象,凭着鹰都市民对鹰这两个字既感念又好奇的巨大关注,开业取得了完全出乎预期的巨大成功。
在第二的新闻里,各新闻媒体都津津乐道地对鹰公司和正中店的开业,做了大篇幅的报道。《鹰都日报》较为详细的报道了鹰食品批发公司。从一年多前的食品批发到走上连锁店经营,从完全的民营公司,到现在红红火火的国有民营,双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新路子,是新形势下值得关注的一个新事物。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完美无缺,鹰食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步完善......
《鹰都晚报》则着重介绍了新开业的鹰食品城正中店的开业盛况。那丰富的商品、一流的设计、精美的海报无一不透漏出浓浓的现代气息,相信必将极大地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虽然,开业当,也暴漏出了种种问题,但瑕不掩瑜。这是一个完全新生的事物。她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新的消费特点已经形成,并会向着更加多元化、舒适化、个性化的方向演变!
鹰都电视台则是第二专门补拍了一些镜头,在晚上的新闻联播里播了一分多钟。
这些报道总体看多是积极正面的,但也都没回避负面问题。似乎从这时开始,鹰食品城一出场,在新闻部门的印象中,便是毁誉参半难以定论的神秘存在。
而一家非主流的文娱报纸,则对鹰食品城开业当的诸多漏洞和“反常”乱相,进行了详细描述。
他们直接把调子定在了批评和讨伐上。刘青年归纳了下,报道主要了三点。首先是这么大一个卖场开业,却根本未准备充分。9:30一开门,顾客蜂蛹而入,人气瞬间爆满。收银台、选货区、通道口……到处都是人流,到处一片混乱。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当,大门被挤坏,两处柜台被挤倒,幸亏赡都并不重……这显然是提前缺乏预估。
为什么不实行分批次进场呢?这种做法在其他大城市早已普及,早就证明了非常实用有效,操作起来并不难!
其次,安保准备严重不足。卖场内外,均缺乏足够的安保人员维持秩序,场面一直混乱。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到下午时,竟然有一群流里流气的社会青年把在门口。发现有偷盗商品的,竟不是第一时间报警,反倒直接拉到一边动手伤人。一些路过群众也参与其中,现场一度失控,交通被堵,严重影响了公众秩序和城市形象。
鹰食品城作为大卖场,同样商品价格比其他几大商场明显低了很多。为什么?是否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刘青年觉得,这篇批评报道得还是很到位的。他一字不漏地看完了这篇文章,并在正中店第二的职工会议上进行统一学习,组织各相关人员迅速改正。
开业之前,他们其实认真考虑过多种可能,也提前做了很多备案办法。只是大门一开,许多没有遇见过,也根本未想到过的各种问题才立刻展现出来。
他们根本没想到过会吸引来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