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层层上报,青州府有关启用府内人才接手淄河水库工程,并于其中发明使用新型生产工具的奏报经通政司递入内阁,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这种双垛篓推车的图纸,以及新旧推车在效率方面的数据对比。
顺天府奉命,用经过按照图纸打造的新型推车样品与旧式推车进行试验后,确认青州府奏报无误,没过几天,内阁通令嘉奖的文书由京师发往青州府。
文书对青州府大胆使用专业人才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点名褒奖府州主官,并特意点出李建业的名字,对其勇于担当的行举给与了激励,勉励他再接再厉,在现有职位上再创佳绩,工部也会安排水利专家适时前往工地进行巡视。
青州府官员猜的没错,现在工部都水司根本没人了,几乎所有水利专家全都在大明各地督建中,既然李家是水利世家,并且有组织水库兴建的先例,现在又有工部已经绘制好的施工图纸,李家就起到一个专业监工的作用就可以。
受到内阁表彰的官员们个个情绪高昂,府衙仓房内的粮食物资供应更是加紧了对工地进行倾斜。
他们也未曾想到,因为一个地方性水利工程,自己的名字居然能直达上听,并且还是以这种较为隆重的方式,这可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好事。
此举意味着,只要不出较大的意外,将来淄河水库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自己的位子很有可能会往上挪动一下了。
于是乎,在大人们的直接关照下,大批物资每天都在从青州府向淄州流动着,官仓银币也大把大把的撒出去,从民间采购各种施工所需的物料。
这一巨额投资也极大的带动了青州府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物资生产和流通。
嗅觉灵敏地商人们也逐渐向工地汇拢,把各种可能卖得出去的商品带到了巨大的施工现场,一时之间,原本地处偏僻的水库所在地成了淄州最热闹的所在。
由于万余青壮的工钱都是按天结算,很多家境不错、手头宽裕的民工便会在歇息之余,顺便从商人们的摊位上采买一些中意的货物,这种消费也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要忽视青壮们的消费能力。
朱由检一直倡导的让劳动者获得更大收益的理念,在大明各地基本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在官方投资的项目上。
工匠和力工的工钱按照工种不同而有所区分,低的每天大约五十个铜板,有手艺的工匠每天可以拿到一百到一百五十个铜钱,按满月计算的话,可达三到四个银币之多,这可是相当高的的收入了,尽管并不是常年都有。
总体算来,单单这万余青壮劳力的工钱,每月就达到两万余银币,这还不算免费供应的饭食,以及修建水库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
所以说,兴修水利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投资也是相当巨大。
也就是现在的大明有钱了,要是在原先的历史当中,就算只管饭食,青壮都是服徭役征来的免费劳动力,也不是财政所能负担得起的。
历代执政者并不缺智慧,尽管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症结所在,但几乎无人能够解得开财政匮乏这个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