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想的,京城是什么地方吗?多少人想来这里,就说咱们这么拼命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后辈有出息吗?就说我家大山,那娃就是读书的好苗子啊,以前在云城的时候,先生还常常夸他书读的好,可是来到京城呢?居然被先生说跟不上别人的进度。京城的书院太多了,还有那个什么国子监的,你说都是读了好多年的书,结果等到科举的时候考不过别人,这不就是亏了吗?”楚婆子这话虽然有道理,但还是有水分的,就比如大山其实也就是十岁,正式的科举考试还不算入门呢。
“阿秋,真的是这样吗?孩子们都能去那个什么国子监?”各家的亲戚都是这样,在云城都赚到了钱,家里的小子们都送去书院读书了,不求都能参加科举当大官,但是起码会识字算数,以后跟着家里做生意也是很不错的。毕竟阿秋也说过了,孩子们可不能是睁眼瞎。
“我娘有一点没说明白,国子监入学也是有条件的,有些是自己考进去的,也有些是别人举荐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受祖辈隐蔽入学的。不过,京城的书院确实多,教书的先生也多是举人或进士,要是孩子们以后能在京城读书,进步也会更大。”
“读,都要送去读书!”
“还有家里的女孩子也要学东西,到时候请一个宫里出来的嬷嬷,教他们学规矩。”
阿秋心里其实很想要这些亲戚能够留在京城。一方面,经过这些年的相处,大家的感情也都很深,更不要说里面还有自己的娘家人。阿秋的爹娘只生了一儿一女,对待唯一的女儿,也看得跟眼珠子一样。阿秋自己也舍不得,跟自己的娘家离得很远。
而另外一个方面,楚家两兄弟虽然现在身居要职,可是毕竟根基浅薄,远远比不上那些士族大家根深蒂固,在这里盘恒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因此,有时候做事情,手里还是要有自己人。自己家的这些亲戚,也许能力说不上多好,但至少都是跟自己一心的人。另外这些小辈的人,大都聪明上进,好好培养,说不定以后也会有一番造化。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想要得到亲戚们的助力,至少还要等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如果此时亲戚们都搬来了京城,那现在还是他们仰仗楚青峰要多的多。不过,既然现在有这样一番造化,那何不如大家一起搬到京城来呢?
……
大人们畅想以后在京城的生活,越想越觉得这事可行,还开始聊近期的计划。
虽然楚婆子都发话了,让大家都先住在侯府里,毕竟院子多的很,大家伙凑在一起也热闹。可是大伙都是要脸的人,多大的本事,吃多大碗的饭,住在这里只会让别人认为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而且传出去了,也影响楚青峰他们的名声,毕竟家里出了个当侯爷的,也是祖坟冒青烟了。
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先住在侯府里面。近期也会出去找房子住,一旦租到了合适的房子,他们就会搬出去。
大山和小山作为小主人,也带着同龄的孩子们在府里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