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罢了,不过是态度上的一些小小变化,最关键的是,现在任新华对林昌恒就没有之前那么全力支持了,林昌恒有时候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提出一些工作上的想法,任新华都要多问几句,这项工作有没有必要,手续流程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等等。
现在是一个经济挂帅的时代,各地政府都在大干快上,所以在手续流程上肯定会有一些问题的,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项目立项还没成功,征地工作甚至基建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这样做能够节省工期,在客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就造成了很多既成事实,会把上级领导逼到墙角,这个项目不批还不行了,要是真不批的话,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
林昌恒在这方面还算是比较好的,他很少会干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事情,这也是因为他跑项目一般还比较顺利,都能够以最快地速度跑下来,而其他先上车后买票的地方领导就没他这么幸运了,他们跑个项目,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如果他们一切按部就班的话,那很多事情都做不成,所以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当然,林昌恒也不可能每次都那么按部就班,比如像这一次汽车工业园区的建设,他也提前做了一些征地补偿的准备工作,要知道那个时候李主任还在视察呢,根本没有定下来把这些项目落地到张庙区,如果这个项目最终没有落地张庙区的话,那提前做的这些征地补偿的准备工作就都成了无用功。
可是这样做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世通集团这个项目落地张庙区的消息传出来没几天,汽车工业园区的土地征收工作基本上就顺利完成了,这至少为这个项目节约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很多时候,XX速度的背后就是这样的真相,地方政府这样做也是没办法,而且在客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上级领导也一般不会过多追究,除非是真正造成了严重后果和巨大浪费,才有可能追责。
任新华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汽车工业园区的事情上,他还是支持了林昌恒的,并没有追问那些提前准备工作的事情,可是现在,林昌恒提出一些工作上的想法的时候,任新华却过问起了手续、流程的事情,隐隐带有警告的意味,让林昌恒一切都按照手续流程来办事,不能干先上车后买票的事情。
其实这种警告已经是很轻微的了,任新华的语气也没那么严肃,可是林昌恒也从中听出了一种意味,他敏锐地察觉到,任新华似乎是对他有一些意见了。
这种意见从何而来,林昌恒也能够感觉到,那就是他今年委实是太出风头了,简直就是湖东省的政治明星了,今年张庙区的大项目接踵而来,到目前为止,签订的投资协议已经超过五十亿了,投资意向协议更是数不胜数,关省长都来了张庙区两次了,李主任也来过一次,市领导来的次数也是数不清了,他们对张庙区的经济发展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湖东日报》、湖东电视台还有其它省内媒体,也对张庙区的经济发展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林昌恒这个名字在这些媒体上再三出现,熠熠生辉,可以说,今年林昌恒的光彩,在湖东省内,无出其右者。
可是相比之下,任新华这位张庙区区长,就没有那么出风头了,虽然有的时候,媒体上也会带上任新华的名字,可是不管谁看了那些报道,都知道真正的主角是谁,而任新华更多的是一种陪衬的角色,这反而令任新华更加憋屈了。
对此,林昌恒也很无奈,他也不想这么出风头啊,他也想韬光养晦啊,可是要干工作,他不出这个风头还真不行,张庙区的底子太薄,要想迎头赶上,就需要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就需要搞大项目,可是他搞了这些大项目,能不出风头吗?
其实,那些媒体的报道并没有夸大其辞,完全就是客观报道,但是就是客观报道,林昌恒的作用也是无法抹杀的,他只能是主角,林昌恒还跟魏虹他们说过,要把其他区领导的作用说得更明显一些,让他们也上一下报道,所以任新华的名字才会多次出现,不过他毕竟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林昌恒,所以他不可避免地沦为了陪衬,沦为了配角。
林昌恒能怎么办?他是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区长,张庙区的经济发展如此出色,他这个功劳推都推不掉嘛。
林昌恒明白任新华的心思,但是任新华的心结他却也无法消除,他也只能是在任新华面前表现得更加尊重,任新华的意见他也都全盘接受,他打定主意,以后在手续和流程上一定要更加合规,再也不干先上车后买票的事情了,而且凡事都要向任新华请示,以消除任新华对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