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文华亲自带了一个调查组,去了河埠乡中心学校调查两年前的校舍倒塌,砸死砸伤教师、学生的事件,这件事情让武春花面色惨白。
其实前两天李家峪乡发生的事情,武春花也听说了,她也知道舒玉龙和昌文华去林昌恒办公室的事情,这让武春花坐立不安。
武春花得知林昌恒与叶海燕那段往事,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她的处心积虑。
林昌恒来到柳西县之后,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其中就有武春花一个,因此武春花对林昌恒恨之入骨。
武春花是一个对权力极度渴望的女人,她的父亲曾经是柳西县委书记,她从小就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中长大,因此从小就对权力很感兴趣,到她长大之后,她在父亲的扶持下一步步成长,虽然父亲早已退休,但是她颇有当官的天赋,在她的几个兄弟姐妹当中,她是提拔得最快的,现在才四十余岁,就已经是副县长了。
但是林昌恒来了之后,武春花的手脚就像是被捆住了一样,很多事情她都做不了了,这怎么能让她不恨林昌恒?
武春花知道,她其实奈何不了林昌恒,但是她想着哪怕能够恶心一下林昌恒也是好的。
于是,她去了一趟省城,找到了她在湖东财大那个当辅导员的朋友,打听了一下林昌恒的往事,她是一个直觉很强的女人,虽然林昌恒到了柳西县之后,跟叶海燕一直没有任何来往,甚至从来没有单独见过面,但是武春花反而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
因为两人毕竟是大学同学,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在柳西县相逢,应该会有一些交往才对,不说是他乡逢知己吧,至少也有一些同学相聚,特别是谢文军这个两人共同的同学来柳西县的时候,这三个同学应该会聚一下,可是林昌恒跟谢文军聚过,谢文军到李家峪乡的时候也跟叶海燕聚过,偏偏三人没有一起聚过,这就很不寻常了。
林昌恒和叶海燕刻意疏远,反而让武春花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后来叶海燕被提拔成了李家峪乡副乡长,这可是超常提拔,虽然林昌恒也经过了正常的程序,而且并没有对叶海燕的提拔发表任何看法,可是武春花觉得这就是欲盖弥彰。
因此,武春花找到自己的那个朋友,问了一下林昌恒和叶海燕在大学里的事情,结果,她那个朋友果然就爆出了一个猛料,说林昌恒和叶海燕在大学里谈了几年恋爱,两人感情非常好,只不过因为毕业之后,两人分配的地方相隔千里,这才忍痛分手。
她那个朋友对林昌恒印象如此深刻,当然也是因为林昌恒在湖东财大的时候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叶海燕在学校里知名度也不差,而且林昌恒毕业之后,已经是湖东财大校友当中的佼佼者了,湖东省最年轻的县长,这个头衔可不一般,胥教授也是逢人便说自己这个得意弟子,所以湖东财大的老师基本上没有不知道林昌恒的。
武春花挖出了这个猛料之后,如获至宝,回到柳西县之后,她便把这件事情传播了出去,而且添油加醋,暗示林昌恒和叶海燕两人在柳西县久别重逢之后,旧情复燃。
武春花也不是傻子,她当然不会对跟林昌恒比较亲近的那些人说这件事情,她说的对象都是对林昌恒不满的人,果然,这些人很快就把这件事情传播了出去,后面根本就用不着她再来传播这件事情了,这种风流韵事是传播得最快的,而且也是最容易添油加醋的,那些对林昌恒不满的人,或者是无聊闲人,自己就加了无数细节,把这件事情传播得全县皆知了。
武春花心里还暗暗得意,这么多人都在传,你林昌恒也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是我最早传出去的吧?你也不可能把这么多人的嘴都给封住吧,虽然这件事情不能真把你怎么样,但是至少也能恶心一下你吧,说不定这件事情传得越来越离谱,你林昌恒的名声臭了,自己都在柳西县呆不下去了呢。
武春花太过得意,她也有一种倾诉的欲望,所以有一次就对昌文华说了这件事情,她觉得昌文华也是利益受到侵犯的人之一,他对林昌恒肯定也是恨之入骨,所以他们两人是天然的盟友,昌文华肯定不会出卖她,谁知道,昌文华在去过林昌恒的办公室之后,现在居然带着调查组到河埠乡去调查中心学校那件事情了。
河埠乡中心学校那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武春花的表妹夫董卫国当时在那里担任中心学校的校长,那一年中心学校有几间教室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中心学校便向教育局打了报告,要一笔资金对教室进行修缮,虽然教育局资金紧张,但是董卫国是武春花的表妹夫,教育局自然不可能驳回他们的报告,就给他们拨了几万块钱对教室进行维修。
可是董卫国找的施工队包工头是他的亲戚,他给了董卫国一笔好处,干的活就偷工减料,董卫国当然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谁知道那年夏天,柳西县连着下了两天暴雨,河埠乡中心学校的一间教室倒塌了,当时还正在上课,结果有好几个人受伤,有两名学生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