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同林昌恒等人的,还有柳林区城关镇的党委书记秦四方和城关镇镇长马一鸣等镇里的领导,秦四方也兼任柳林区委常委,这棚户区改造的项目,具体实施当然就是城关镇来实施了,因为这些棚户区都在他们的地面上。
一行人的车开到棚户区的东南角上,就开不进去了,因为这里的道路实在太狭窄了,而且这里就是自发形成的小商品一条街,道路两边都摆着摊,车开进去容易,但是开出来难,还很容易发生剐蹭或者碰撞事故,所以大家干脆都下了车,步行进去了。
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不过天气还有点冷,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雨,这里的道路又是坑洼不平,到处都有污浊的积水,大家走路都得非常小心,要不然就会溅一脚的泥水。
就算是这样,这里的人流量也还是比较大的,不少人在这里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而那些摆在摊子上卖的物品也都是十分便宜的,比商店里的同类商品至少便宜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有这么多人到这里买东西也是十分正常的。
林昌恒一行人跟这里的风格明显格格不入,他们也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不过他们一看身份就不一般,所以也没人招惹他们。
随着他们慢慢深入,道路两边开始出现了一些门面,这些门面就是电影院、剧场以及过去的一些国营商店留下来的门面,过去这些地方可是十分红火的,但是在十几年前,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地方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些租下或者买下这些门面的个体户了,这就是柳林区的小商品一条街了。
这些门面里面卖的东西就稍微高档一点了,主要是鞋帽、衣服等商品,当然,这里的商品价格比起柳叶湖新区的那些商场还是要便宜得多,毕竟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如果不便宜的话,也不可能吸引众多顾客。
这里的电影院和剧场都已经关门多年了,现在电影院租给了个体户播放一些录像,主要是港台片,这些片子还算有一些市场,如果播放电影的话,是很难有什么票房的,所以这里的职工也都是自谋生路去了。
大家一路走,马一鸣一路给他们做着讲解工作,他是城关镇镇长,在城关镇已经工作了好些年了,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马一鸣将众人带到了一条横街上,这条街上两旁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屋,而在房屋外面,到处都盖着一些简易的棚子,用油毛毡和石棉瓦搭建,把本来就不宽敞的街道堵得更加难行了,在这种街道上,汽车就根本进不来了,倒是可以看到一些摩托车和自行车在街道上行驶着。
马一鸣道:“林书记,汪区长,裴区长,这里的消防隐患就是非常大的,万一起火的话,消防车根本就进不来,所以这里的拆迁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马一鸣也是非常希望这一次的拆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因为他肩膀上的责任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哪一天这里突然起火的话,那必定是震惊全国的特大事故,他可是担不起这样的责任的。
林昌恒、汪青山和裴文海都点着头,他们当然也知道,马一鸣说的确实是事实,这里的消防隐患确实是太大了。
马一鸣又指着道路两旁的这些房屋道:“这里是老人民银行的院子,这里是老血防站的院子,这里是老皮防站的院子,后来他们都搬走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都住在这些院子里,再加上一些私房,就慢慢形成了这条街,后来家家户户都是违规搭建这种棚子,于是就成了棚户区。”
大家往前走着,马一鸣又指着前面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院子道:“那里就是粮站了,这里的院子里也住了不少人,现在大家都不在粮站买粮了,所以粮站也慢慢就关门了,那边就是米厂,米厂对面那一排仓库也是粮站的,现在都关门了,而且长年失修,也都慢慢成了危房,也确实是应该拆掉了。”
大家随着他走到了这一带,这一带的地方还是比较宽敞的,不过粮站、米厂和仓库都死气沉沉的,而且看上去都已经是年久失修的样子了,门虽然还锁着,但是窗户都不见了,估计是附近的住户或者是拾破烂的把窗户弄掉之后,翻进去拿过东西的,毕竟像这种国营单位,里面肯定还是有一些值钱的东西,比如机械设备上面的铜和铁都是能够卖钱的。
林昌恒问道:“这粮站的院子里住的还是原来粮站、米厂的职工吗?”
马一鸣道:“也不一定,有的房子里住的还是职工,有的职工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了,卖给了外面的人,所以现在这院子里住的人成分还是挺杂的。”
林昌恒点了点头,他走进了粮站的院子。
粮站的院子还是挺大的,里面有几栋筒子楼,筒子楼里都住着人,而院子里也是歪七扭八地搭建了不少棚子,林昌恒刚刚走进院子,便看见一个人掀开了一个棚子的门帘子,一盆水泼了出来,幸好林昌恒反应还算敏捷,他让了一下,这水才没泼到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