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治理的挺好,车师县的税收,比以前翻了一倍。
请朝廷立刻派出县令,前去接管。
这个消息,再次刷新了李二对王鹏的认知。
原来这个小子不光会练兵,挣钱,治理地方也有一套。
要不然,直接让他当车师县令。
转念一想,不行,当个县令,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臭小子应该在书院教学,多给朕培养点人才出来。
科举从武德年间就开始了,虽然每年都有,参加的人却不是很多。
大多还是习惯举荐。
举荐出来的人,跟皇家隔着一层,更倾向于举荐他的人。
只有科举,才是为皇家选拔人才。
可惜没选出几个出类拔萃,可用之人。
反而是没参加科举的马周,在定襄干的风生水起。
可以说是年轻官员的典范!
马周就是王鹏教出来的。
对,李二就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王鹏没教过马周经史子集,圣人文章,但却教给马周机变之术,御人之法。
草原蛮子,不服王化,一直令人头疼。
可他们一到定襄,就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蛮子和商铺伙计,其他部落打架,在李二看来,再正常不过。
打架,也是一种情绪宣泄。
能让蛮子打急眼了不动刀子,才是真本事。
知节上书,对马周赞不绝口,李二更加确信,马周是个有手段的。
李二问过李纲,书院学子,何时可以参加朝廷伦才大典。
李纲给的答复是,不知。
李二一口气差点没倒上来。
李纲以前不这样,他为人方正,率真耿直,一是一,二是二。
现在怎么变的和王鹏一样,没点正形。
朕是书院院长,问问自己的学生,居然被山长无视了!
李纲给的解释是,学子们还有最后一项增加的科目,尚未完成。
等完成最后一项,再参加科举考试不迟。
李二又问他,增加的科目是什么?
李纲说是社会实践。
这是个什么科目?
以前从未听说过!
李纲详细解释一下,李二总算搞清楚。
这样的课业,和那些书生游历,有些许不同。
书生游历,多寄情山水,开阔眼界,抒发胸臆。
学子社会实践,更注重脚踏实地,了解民间疾苦,关心国计民生。
他们的社会实践,是要交作业的。
学子可以选择一个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实践。
亲自参与进去,了解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
提出建议或者意见。
李二对书院这样的做法,深以为然。
经过社会实践的学子,进入朝堂,可以更快的适应,进入角色。
王鹏就曾经和他说过,书院学子,出来并不一定要当官。
学子们要进入各行各业,推动大唐,向前发展。
就像这次西域之行,书院直接派出三百学子随行,就是参加社会实践。
加上从草原回来的学子,明年科举,书院将有四五百学子参加。
这些人将来都要为他服务,为大唐服务。
有好些人的名字,已经进入李二视线。
定襄的马周自不必说,陌刀队的魏大勇,给个校尉,都有些屈才。
有个叫无名的,也是文武兼备。
李二突然很期待明年科举。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