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瑞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春闱放榜的第二日,原以为这京中便要消停几日,
那些学子们该准备殿试的准备殿试,该准备回老家的回老家。
不想未时三刻左右,居然有一布衣学子,敲响了午门外的登闻鼓。
要知道,这鼓上次被敲响的时候,还是三十多年前呢!
大魏律例中写到“凡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即实,亦笞八十,狱三年;若不实,再笞八十,斩之。”
也就是说大魏等级极其森严,为了防止出现诬告、滥告、越诉等情况,必须“自下而上”开始。
假如百姓们有遇到冤情无法上达,或者审案的官员不公时,才能来敲响这“登闻鼓”,告御状。
但无论你告得是不是事实,先要受八十杀威棒,再受至少三年的牢狱之苦。
所奏经查不实,便要再打八十大板,有那命硬还活着的便要拖回午门,在登闻鼓前斩首示众。
可今日守在登闻鼓的监察御史姓曹,是个中年人,原本悠哉悠哉地喝着小酒,享受着今日份清闲。
不想一布衣书生朝自己走来了,原本又是些来看热闹的外地人,曹御史也没在意,但眼看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近,最后居然近到了被侍卫们给挡住了。
“两位差爷,这里是告御状的登闻鼓吗?”那布衣书生指了指曹御史身后的大鼓。
其中一人不耐烦地道:“你知道还不快走,走吧走吧,这里不是你来玩的地。”
那布衣书生轻笑了一下,后脊背挺得笔直,道:“我就是来敲鼓的,两位差爷让让。”
两侍卫一怔,又劝说了两句,见那人坚持要上前,便站在了一旁。
在方彦辰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还强调道:“这一敲便是八十大板,你可要想好了。”
方彦辰脚步都不曾顿一下,路过曹御史时,还朝曹御史点了点头。
曹御史端着酒杯的手就僵在了那里,嘴巴张得大大的,这人,真是不要命了!
方彦辰走到登闻鼓前,突然回头看了眼来时的路,眼中带着一些浓得化不开的情绪,有不舍、有犹豫、有希望......
就在曹御史等人以为他想要放弃之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放在一旁的鼓槌,用力地击打着那面空置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他敲得用力而有节奏,像是要将这一生所有的不满与愤慨全部发泄出来一般。
那些每个夜晚的挑灯夜读,每本书籍的倒背如流,每次科考的下笔
四周停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大多数都已经不知晓这鼓放在这里是做什么的,只知道它确实放了很久很久了。
终于他敲累了,一侍卫才接过他手中的鼓槌。
曹御史刚刚已经一边捂住耳朵,一边慌忙地准备好的笔墨,他要将这告状之人的冤情写下来,然后直达天庭。
谁知方彦辰站在他面前时,作了一揖,道:“还望大人稍等。”
说完在曹御史和那俩侍卫再次目瞪口呆之下,从怀中拿出了一沓纸,上前便要往人群之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