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斋,这是去年沈乐菱在京中开的一个店铺,专门卖一些点心。
前店后院,最后众人从后门进来后,在大厅之中,三人坐在圆桌之上。
段骏泽和沈乐菱一起看完了方彦辰的信。
二人互视一眼,良久无言。
那书信上的一笔一划像是融入一个少年悲愤的呐喊,与绝望的祈求,最终全成了视死如归的一往无前。
谢涛的的声音适时的响起,“他说,他知道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也知道或许这一去也许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总要有人去做的,总要有人去唤醒那些人心底的对科举的敬畏,他说...惟愿后人再无此冤屈。”
是啊,方彦辰他明明知道这一切,自己绝对不可能活着出来。
但他还是去了, 只为了能唤醒那些将科举当敛财工具、当利益交换的人们,心中对科举的一点点敬畏之心。
大概也为了唤醒,那些名次被随意顶替后,只能祈祷明年自己运气不要那么差的举子们。
名次本就是我们考来的,为何还要等待那些人的施舍一般!
沈乐菱看着那书信,脑中想起那日在文会上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的方彦辰,突然有些无地自容。
比起慷慨赴死只为后世之人的他,自己重生一世,除了报仇,心中唯一想得便是如何在大魏大乱之前,带着一家人跑到南方偏安一隅。
沈乐菱和段骏泽都未开口,谢涛将自己这一路的经历讲了一遍。
“在下进城后便去了刑部门口,刚问了一句那差爷便吆喝人要将在下绑了,我一时情急,猛地推了他一把,就跑开了。若不是途中遇到几个读书人有意相助,想来也遇不到到各位恩人。”
谢涛的声音有些沮丧,但随即又认真的看向段骏泽问道:“段世子,不知圣上对此事的看法是?”
段骏泽微微侧开脸,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样一双似乎自己是他唯一希望的眼睛。
谢涛本就是聪明人,见他这一闪躲,心中顿时像有块石头往下落一般,不知何时是尽头。
半晌他将方彦辰留给他的信,再次递给了段骏泽道:“在下还要去带方兄回家,这封信还劳请段世子收好,若是能...在下定会来找段世子的。”
段骏泽并未伸手,而是看着他,轻声道:“你要不回他的。”
谢涛“嗤”的一笑,也不知是在笑这暗无天日的世道,还是面前两人的胆小,“那我就留下来陪他吧,或许多一个人身死,这青云路便能为我这等没钱没势的人,多开一分吧!”
二人几次相劝,但谢涛显然去意已决。
“还请段世子代为保管,若是...若是我这一去,未能再回,那或许等科举之路顺畅之后,段世子还请将此信公之于众,让世人能知晓方兄之名。”
谢涛说完将那封信放在了桌子上,起身郑重地朝段骏泽行了一礼。
段骏泽侧身避让开来。
沈乐菱看着有些焦急,前世她是听说过谢涛这个名字的。
那是在匈奴夺下燕云三州之后,西夏也蠢蠢欲动,屡屡在边境欺凌大魏百姓,那时的夏弘毅大概是觉得西夏这个小国也敢上来踩自己两脚,于是让年迈的卫国公率二十万大军给西夏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