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为何同样熟读圣贤书,差距却如此之大!
那些读书人被她的话语激怒,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膛急剧起伏着,眼神中闪烁着愤怒和无力。
有几位读书人站了出来,怒视着沈乐菱。
“凝知许,你太过分了,自古以来文武本就分工不同,匈奴来袭,本就该武将上阵杀敌,文臣则负责治理四海。”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瘦高男子气愤地说道。
“就是!”
大概是觉得这番话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完美说辞,下面的读书人纷纷应和起来。
沈乐菱冷笑着拍起了手,发出清脆的声响。
“好!好!好!有此读书人,难怪我大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用心为百姓谋福祉的越来越少!”
见那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沈乐菱不屑地道:“自古以来,文臣能上马杀敌的还少吗?而你,不为此感觉道羞愧,反而只会给自己寻找借口,我观你已有三十多岁,幸亏没得到什么官身,否则你治下的冤案假案怕是层出不穷!”
“你...你血口喷人!”那人被气得几乎要背过气去,
像这种欺软怕硬,出事只会给自己找理由的人,沈乐菱压根就懒得理他。
她声音更加高亢地继续说道:“但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人,一个真正的学子,一个热血的先驱,一个愿意以性命换取‘公平’二字的发声者;若是他还活着,应当会想要让我跟你们解释一番的吧!”
“你们也许有些人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的事迹,他就是在景瑞十八年敲响登闻鼓,最终在狱中含冤而死的方彦辰方先生。”
提及方先生,很多人都沉默了下来。虽然这些年甚少有人敢提及他,但当年方先生当年所做依旧得到了众人的尊重,众人始终充满尊敬。。
她想到那个自己一直不太敢去祭拜的小土坡,或许过了今日,她能有勇气上前了!
“方先生虽是贵族之后,但却深知寒门学子之痛,他发觉科举不公时,明知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他还是去了,去敲响了那要打八十大板的登闻鼓。他不知道他此去怕是回不来了吗?他知道,但是他依旧去了!”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去,今寒门学子将永远被贵族玩弄,寒窗苦读不过是那些贵族的一个笑话,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她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瞒大家说,在此之前,在下虽早已对大魏失望透顶,但在下满脑子想得都是如何带着一家人找一个世外桃源,不去管那些纷纷扰扰。是方先生唤醒了我!”
“准确的说,是方先生的死唤醒了我!”沈乐菱的声音中带着悲伤和决绝。
“他的死告诉我我错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能逃到哪里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我们都是大魏的子民,忠君爱国是圣贤书里从小就教我们的!但在下想问问你们,你们读了那么多圣贤之书,书中有没有告诉你们,一个国君应当如何爱民?一个官员应该如何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