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白渝澜写下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形貌,才写下、祖父、父亲两代人的名字,至于曾祖父画的是个打了圈是斜杠,这代表他爹是战乱时期的灾民。
然后白渝澜就开始埋头苦写,这是不能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的,否则你错了一个字或者是想修改一下,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第一次作答要在自己带的纸上作答,然后检查无误,再把自己的答案精简一下或者更换个更贴切的用词。
仔细检查默读三遍,确认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犯皇家的名讳,再用馆阁体一笔一划的抄到考卷上。
待考卷的笔墨干透后,用另一块干净的布包好,放在考蓝里,再用刚刚擦桌子的布盖着考蓝,防止考卷染上污垢。
这不是白渝澜太谨慎,而是读书人里面真的有小人。以前有个举人考会试的时候,因为自己不会做,就趁出恭的时候把墨水甩其他人的考卷上。
后来一阵喧哗和争执,那一排的举人都被取消了那一次的科考。那个坏心思的举人也被剥夺了功名,以扰乱科举制度给斩首示众了。
白渝澜觉得那个人肯定是压力太大神经异常了,不然怎么敢这样做,但凡是学子都知道科考期内闹事的后果很严重。
第一天晚饭前,白渝澜做了三道四书题,打算晚上点着蜡烛再做一道经义题。主要是怕到时候时间不够,早些做完心里踏实。
第二天把剩下的三道经义题都做了,白渝澜就没有急着写那首诗了,给脑袋放放假,好好睡一觉,明天再写。
第三天一醒,趁着脑子清明,白渝澜把这首诗赋题做了。
五言八韵诗,是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比如现代小学学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虽然说一场是三天,其实第三天的午时就要交卷了,过了午时不交卷的话,会有人敲钟提醒,每刻钟敲一次,三次后会有人直接收卷子。
交完卷子第一场就算是考完了,考生可以在考院里走走,活动活动,但是仅限于自己的字号范围内。
第二天一早就会发卷子,发完卷子再发饭食,饭食不是什么三菜一汤,只是一张饼一碗水。
一般没人会把水喝完怕经常去出恭,所以宁愿渴一点也不会一顿豪饮。
第二场考试。是律法两道和诗赋两道,算学一道。题是少了,难度高了。
关于算学,白渝澜当时学的时候头昏脑涨,因为他总是不自觉地用加减乘除来算,因为这样快一些。
后来为了科举,不得不逼自己改掉这个下意识的习惯,因为不改的话,科举很容易用现代的用词去回答。
当时白渝澜没少和【九章算术】死磕,还好都熬过来了,量词之间可以随意切换了,白渝澜先用现代的方法解了一遍,再验算一遍,最后换成古言量词写上去。
这样速度能快很多,不用看字看的眼花缭乱了。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杂文、律法、经义。
白渝澜看着手中的卷子脑子有些昏昏沉沉,不是被题给吓得,是被自己身上的臭味熏的,也是被左右两边的考生熏的。
他感觉他就像是在臭咸鱼堆里,一吸气就想呕,特别两边传来的臭袜子味,简直让人窒息。
最后白渝澜实在是受不了了,撕了两张纸塞在鼻孔里。
虽然有些不斯文,但是也好过干呕吧。还好这两天食欲不佳,不然还真能呕出来些东西。
没想到他的十九岁中秋节是这样过的,真是,忧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