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战舰从太阳系小行星带起飞的时候,消耗的能源也不多。
而在太阳系里面,消耗能源最多的时候,就是靠近行星的时候。
以蓝星为例子,战舰从蓝星上起飞的时候。
战舰上面的发动机,需要抗衡来自蓝星的引力。
而且这个抗衡的时间比较长。
只有飞出一定距离后,才能摆脱蓝星引力的控制。
同样的外面的飞船,进入蓝星后,它也需要对蓝星的引力进行对抗。
因为战舰不能飞进蓝星后,直接不受控制地砸到蓝星上。
要不然各种战舰,就成了陨石了。
到时候上面的人,连带着货物,以及飞船都要毁灭。
所以在战舰,从太空逐渐靠近蓝星的时候。
战舰自身就要开启发动机,来用发动机的力量,来抵消大部分的引力。
发动机的力量,要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才行。
战舰从进入蓝星到飞出蓝星,这个过程全程都要开启发动机,用来对抗蓝星的引力影响。
可以说出入一个行星,所消耗的能量,要战舰飞行过程的98%还要多。
同样地也说明,如果可以减少出入行星的次数,就能大大减少战舰能源的消耗。
同样的也能大大减少当中的时间。
虽然以后的战舰,使用的能源都是可控核聚变。
按道理来说,这种能源量多还便宜。
可是如果能源用多了,终归是一种消耗。
这时间一长,也是一个开支。
而且一直开着发动机也不好。
发动机一直开着,就会对发动机产生损耗。
战舰上的发动机,也是有使用寿命的。
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维护保养。
如果战舰发动机用得少,那维护保养,自然就少。
还有到使用寿命,这个时间自然会增长。
战舰最贵的地方就是发动机。
保养一次,或者换发动机,这可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为了减少对发动机的使用,也要尽量减少开发动机这个过程。
....................
原本从太阳系小行星带,飞过来的战舰,可以直接飞往蓝星的。
而现在加了月亮这个中转站,那就增加了战舰使用次数。
这对能源的成本,还有发动机的损耗都不好。
再加上耽误的时间。
最后产生的就是成本。
战舰从太阳系小行星带离开,到月亮上进行加工,会加大成本。
不过增加成本是相对的。
战舰从太阳系小行星带离开,然后飞往月球这个中转站,再飞往蓝星也是有好处的。
李岳选择增加月亮这个中转,恰恰是为了缩减成本。
因为这和太空电梯相辅相成。
首先增加月亮这个中转站,是为了把太阳系小行星带挖下来的矿石,在月亮上进行提纯。
提纯的作用有很多,首先就是为了减少杂支。
太阳系小行星带上的矿石,纯度有大有小。
比如黄金矿石,纯度高的可能整块都是一堆标准金子。
纯度达到99%的纯金。